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ON-CCI大鼠TG和TNC BKca通道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作 者: 卢占英
导 师: 马蓓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生理学
关键词: BKca通道 三叉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痛 NS1619 ERK p38
分类号: R74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病理性痛之一,其疼痛剧烈难忍,易复发,存在扳机点,长期以来被医学界所重视。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仍缺乏满意的治疗药物。已有的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痛和炎症痛发生时,BKca通道mRNA和蛋白质在DRG、TG和TNC神经元上表达均显著降低;BKca激动剂NS1619,可使TNC神经元静息电位超极化,显著地降低了动作电位爆发的频率和幅度,显著逆转L5-L6脊神经结扎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而关于三叉神经病理性痛发生时BKca通道的变化,尚未见报道。MAPK家族包括ERKp38和JNK,在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痛发生时,TG、脊髓背角神经元ERK磷酸化增加,引起痛觉异常,而用拮抗剂抑制ERK磷酸化可以减轻痛觉异常;p38拮抗剂可以阻断TNFα对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抑制作用,抑制损伤介导的GABA1受体的下调,从而产生镇痛作用;降低JNK1磷酸化,可使炎性因子分泌降低,抑制SNL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关于在三叉神经病理性发生时MAPK磷酸化调节是否参与其中,并且BKca通道的变化是否受MAPK磷酸化调节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运用痛觉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从整体和细胞水平研究BKca通道在三叉神经病理性痛中的变化及其磷酸化调节(p-ERK、p-p38、p-JNK和p-Akt)机制。为进一步阐明三叉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为寻找新的镇痛靶点和治疗方法打下基础。【研究方法】1.动物分组首先对雄性SD大鼠(200-250g)进行筛选,对面部机械痛阈≧14.9g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构建三叉神经病理性痛模型(ION-CCI模型),一组进行假手术。2.三叉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建造(ION-CCI手术)2%戊巴比妥钠行腹腔注射(50mg/kg体重)麻醉。沿大鼠右颊部颧骨下缘距鼻背部约0.5cm,做长约0.5cm切口,钝性分离,暴露眶下神经。从近端向远端分离约4~5mm的长度。生物解剖镜下两根铬肠线(4-0)间距约2mm结扎眶下神经,力度适中。压迫标准:镜下可见结扎线使神经的直径略微变细,但不能完全阻断其传导且神经外膜的血液循环必须通畅。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暴露眶下神经,但不结扎。3.痛觉行为学测定使用弗莱毛测量术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从细到粗,每个力度的弗莱毛刺激右侧面部触须垫部位10次,以大鼠有躲闪、逃避、攻击等相关疼痛反应行为记为阳性,10次中有6次或者6次以上记录为阳性时,认为此时弗莱毛相对应的克数即为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值。对于ION-CCI大鼠面部机械痛阈≦2g的确定造模成功;比较研究BKca激动剂NS1619、ERK拮抗剂U0126、p38拮抗剂SB203580、JNK拮抗剂SP600125和Akt拮抗剂LY294002分别对假手术和ION-CCI大鼠面部机械痛阈的影响。4.免疫组织化学假手术和ION-CCI大鼠重度麻醉后进行生理盐水灌注,当血液冲洗干净后用300ml4%多聚甲醛灌流,取出TG和TNC,分别放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4h,放入30%蔗糖溶液脱水,待组织块在30%蔗糖溶液中沉入底部后,用0.01MPBS缓冲液漂洗,制做冰冻切片,室温封闭,抗原暴露,0.01MPBS缓冲液漂洗3×3min,神经元标记物NeuN一抗分别和BKca、p-ERK、p-Akt一抗、损伤神经元的标记物ATF3一抗4℃孵育过夜,0.01MPBS缓冲液漂洗3×3min,在室温条件下分别孵育相应二抗,0.01MPBS缓冲液漂洗3×3min,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5.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假手术和ION-CCI大鼠轻度麻醉后断头处死,急性分离培养大鼠TG神经元,运用全细胞膜片钳分别记录假手术和ION-CCI大鼠TG神经元动作电位和BKca电流,比较假手术组和ION-CCI组TG神经元电特性(动作电位阈电流强度、时程、幅值和后超极化幅值)的改变,BKca电流的变化和ERK拮抗剂U0126、p38拮抗剂SB203580、JNK拮抗剂SP600125和Akt拮抗剂LY294002分别对BKca电流的影响。6.RT-PCR测定(1)RNA分离和cDNA合成大鼠断头致死后,迅速取出TG和TNC,用Trizol提取液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RNA纯度(A260/280),同时行RNA定量。提取的RNA中,每样本2μl在20μl体系中反转录成cDNA,-20℃保存,用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BKca通道基因。(2)RT-PCR用于扩增BKca通道α基因的引物对为:AGGAATGCATCTTGGCGTCACTC(正义),CCTCGAAGTGCATTCTCCTCAGC(反义);反应条件为:94℃,5min;94℃,35s;58℃,90s;72℃,90s。用于扩增BKca通道β1基因的引物对为:ATGGAGGCTCAACCCAGATGG(正义),CCCATCTGCCCACAGCTGATA(反义),β2基因的引物对为:ACTGCTGCGCTCGTACATGCA(正义),CGTTGGCCAGAAGAGAGAATGGA(反义);β3基因的引物对为GGCTGTAGAACCACCCAAGTC(正义),TCTTCTCTGGGAGAGCTGAC(反义);β4基因的引物对为CGAAGCTCAGGGTGTCTTACG(正义),CAGTGCAGGAGGACAATCTCG(反义),β1、2、3、4基因反应条件均同α基因;β-actin基因的引物对为ATGGTGGGTATGGGTCAGAAG(正义),TGGCTGGGGTGTTGAAGGTC(反义),反应条件为:95℃,2min;95℃,20s;58℃,25s;72℃,25s。7.Westernblot大鼠轻度麻醉后断头致死,迅速取出TG和TNC,用RIPA蛋白裂解液迅速裂解蛋白,匀浆,BSA法紫外分光光度计(wave595)测蛋白浓度,同时行蛋白定量。提取的样本中,每次取60μg蛋白上样电泳,恒压120V电泳90min,随后恒流300mA转膜120min,脱脂牛奶封闭,洗膜,BKca、p-ERK、p-Akt一抗孵育4℃过夜,隔天洗膜,常温孵育BKca、p-ERK、p-Akt二抗60min,显影拍照,测量灰度并统计分析。【结果】1.痛觉行为学测定,与假手术大鼠相比,ION-CCI大鼠面部机械痛阈显著下降。运用眶下孔注射方法,对术后第15天的ION-CCI组大鼠,注射BKca通道激动剂NS1619100μg/100μl,可以显著增加ION-CCI大鼠面部痛阈,起到镇痛效应。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表明ION-CCI大鼠与假手术大鼠相比TG和TNC神经元ATF3的表达显著增加、BKca表达明显下降,其中直径30-40μmTG神经元上BKca的表达显著降低,p-ERK在TG神经元上表达显著增加,而p-Akt表达无明显的变化。3.分别取术后第15天ION-CCI和Sham组大鼠TG和TNC,RT-PCR结果显示,BKca通道的组成性α亚基以及调节性的β2、β4亚基大量表达,而调节性的β1、β3亚基不表达。ION-CCI术后大鼠TG和TNC上BKca通道的α、β2、β4亚基在mRNA水平表达较Sham组均显著下降,Westernblot结果提示,ION-CCI术后大鼠TG和TNC上的BKca通道蛋白表达含量较Sham组显著下降,p-ERK在TG上表达显著增加,p-Akt表达没有明显改变。4.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神经元动作电位阈电流强度、幅值、时程和快速后超极化的幅值,与假手术组相比,ION-CCI组大鼠TG神经元动作电位阈电流显著下降,动作电位的幅值、时程没有明显的变化,快速后超极化的幅值显著降低。5.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假手术和ION-CCI大鼠TG神经元BKca电流,与假手术组相比,ION-CCI组BKca电流显著降低,对Paxilline敏感的BKca电流显著降低,对Paxilline不敏感的BKca电流没有明显的影响。6.痛觉行为学测定,与假手术大鼠相比,ERK拮抗剂U012610μg/20μl、p38拮抗剂SB20358010μg/20μl、JNK拮抗剂SP60012510μg/20μl和Akt拮抗剂LY294002100μg/20μl都可以显著提高ION-CCI大鼠面部痛阈,起到镇痛效应。7.全细胞膜片钳记录ERK拮抗剂U0126、p38拮抗剂SB203580、JNK拮抗剂SP600125和Akt拮抗剂LY294002分别对BKca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ERK拮抗剂U01261μM、p38拮抗剂SB20358010μM和30μM均可以显著增大ION-CCI组大鼠TG神经元BKca电流,而Akt拮抗剂LY294002、JNK拮抗剂SP60012510μM和100μM对ION-CCI组大鼠TG神经元BKca电流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1.ION-CCI大鼠TG和TNCBKca表达降低、面部机械痛阈显著降低,BKca激动剂NS1619可以显著提高ION-CCI大鼠面部机械痛阈,起到镇痛效应。2.ERK拮抗剂U0126和p38拮抗剂SB203580均可显著增大TG神经元BKca电流,提高ION-CCI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起到镇痛效应。TG和TNC神经元BKca表达显著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参与了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ION-CCI)大鼠面部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这一过程可能与增强ERK及p38MAPK的磷酸化从而对BKca通道的抑制性调节有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酮色林对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741
  2.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的影响,S858.28
  3.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5. p38MAPK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5的影响,R765.21
  6. p38MAPK和Smad途径协同介导BMP4诱导肺癌细胞过早性衰老,R734.2
  7. 强脉冲光对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ERK抑制剂的作用,R751
  8. 吗啡对酸敏感离子通道功能与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机制,R96
  9. 和络舒肝胶囊对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R285.5
  10.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的机制探讨,R692.9
  11. PTPIP51、p-Raf及ERK1/2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R739.8
  12. 支配眼部三叉神经神经元CGRP表达的实验研究,R77
  13. 抑制GL15细胞中LRIG1基因的表达对p-EGFR,p-AKT和p-ERK的影响,R739.4
  14. 作用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药理活性初筛,R96
  15. 多发性骨髓瘤来源微泡:高效促肿瘤细胞增殖新信号途径,R733.3
  16. SK4在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730.4
  17. 普萘洛尔治疗难治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R969
  18.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的初步研究,R965
  19. 氧化应激在罗哌卡因所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965
  20.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中IL-1β,p38 MAPK及VCAM-1表达的实验性研究,D919
  21. 唑来膦酸与紫杉醇协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R730.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周围神经及神经节疾病 > 脑神经疾病 > 三叉神经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