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作 者: 王勇
导 师: 曾凡跃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现代性 资本逻辑 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性作为一种全球的历史进程,正日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焦点性话题之一。而在中国,其现代性因为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原因,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随着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全球化“空间”延展,中国才被迫进入了“他者”的视野,因而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实际是一种迫现代化,对于中国来说属于一种舶来品。西方社会这场轰轰烈烈资本全球化的现代性建设,恰为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出场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语境。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特有的“历史高度”的批判性姿态进入了国人视野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就存在了某种“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切入现实的通道。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互动中,呈现出这样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捕捉马克思对于资本逻辑的态度,正确认识资本逻辑的双重效应,在发展社会主义资本的同时要有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意识,对资本逻辑的限度应保持高度的警醒,以资本逻辑批判为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次,在现代性建构中,应利用可资借鉴的中国传统文化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契机对其加以转换,以“中西马融通”的理念为中国现代性建构寻求理论资源;最后,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立场,剖析当前社会建设难题,最终实现两者共有的价值取向: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通过以上这些基本的原则,在建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理论—实践”的相互切入中共同推进这一宏伟的事业。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7
导论  7-13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7-8
  (二) 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8-10
  (三) 主要研究内容框架,研究的重点、难点及理论目标  10-12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性语境  13-24
  (一) 现代性的基本问题  13-17
  (二) 中国现代性语境及其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17-19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性视野  19-24
二、资本逻辑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切入现实的通道  24-34
  (一) 资本逻辑的现实存在性  25-27
  (二) 资本发展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  27-31
  (三) 资本逻辑造成的现实难题及问题的解决途径  31-34
三、“双向互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进  34-44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推进的立脚点  34-37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37-40
  (三) 共同的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40-44
四、结语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8

相似论文

  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 鲍曼现代性思想研究,B561.59
  3. 吉登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研究,D03
  4. 转型时期的社会焦虑研究,C912.6
  5. “现代性叙事”与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变化,I207.42
  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妖女形象研究,I207.42
  7. 西方道德教育历程的现代与后现代研究,B82
  8. 后现代语境下马卡宁的创作,I512.074
  9. 抗战时期沦陷区话剧研究,I207.34
  10. 杨献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B27
  11. 消费主义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影响,G647
  12.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生存论解读,A811
  13. 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视野,B27
  14.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新时期悲剧理论,I01
  15. 冯至与京派,I206.7
  16.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7. “从梦中唤醒世界”,B089
  18. 论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B565.26
  19. 本雅明现代性批判的矛盾性,B516
  20. 吉登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B03
  21. 现代性视阈中人的发展代价,B03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