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在颈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作 者: 林俊
导 师: 邱贵兴
学 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颈椎病 寰椎 枢椎 脊柱动力平衡疗法 疼痛评估
分类号: R681.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颈椎病是慢性脊柱退行性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基本概念是颈椎间盘退变(包括相邻椎体及其继发性改变)导致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目前颈椎病的研究关注点集中在下段颈椎,而对于活动度很大且承受头颅大部分重量的上颈椎研究甚少。上颈椎作为颈椎与枕骨的连接部,其形态和功能均非常特殊。寰枕关节主司头颅屈伸功能,寰枢关节主司旋转功能,寰椎在枕骨和枢椎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上颈椎的关节连接处是颈椎区域拥有感受器数量较多的部位,这使得上颈椎能够将机械性刺激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轴。相对于较低位置的脊柱部分,来自上部颈椎关节连接处的信息,可以经过较少修改直接传入脑干神经核。MRI、CT等检查手段对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明显,能够提示明确受压部位,但对于其他类型颈椎病的价值偏小;X线片作为一种廉价、方便的检查方式,其检查结果除了颈椎曲率、椎管矢状径狭窄、神经空狭窄外,缺乏与颈椎病有量化相关性的指标。目前,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很大,疗效评价缺乏客观、全面的评定指标,一般以临床症状作为标准,缺乏定量治疗。因此,借助X线片研究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与颈源性症状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颈源性症状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研究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与颈源性症状的相关性。(2)分析脊柱动力平衡治疗(KKT)治疗颈源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并研究临床疗效与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改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306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的诊断资料、X线片数据,对患者X线片测量参数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诊断及评分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2)对于接受KKT治疗并且完成规定疗程的患者,通过NDI评分及VAS评分评价KKT治疗的临床疗效,并研究临床疗效与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相关性显著(P值均<0.01)。在混合样本中,前移距离(ATD)与NDI评分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0.217,P=0.036)。性别因素对X线片参数与NDI、VAS评分的相关性没有影响。年龄、诊断、症状是否持续及疼痛分组等因素对X线片参数与NDI评分的相关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相关性较为明确的X线片参数包括:ATD、ATA及RAA。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混合样本中, NDI评分主要受ATD影响。而在颈椎病患者群体中,ATD对NDI评分的贡献权重加大,而且区别于非颈椎病患者的是NDI评分受ATA影响。在VAS评分为轻度疼痛的颈椎病患者中,ATD对NDI评分的影响消失,而ATA对NDI评分的影响权重加大。在女性颈椎病患者中, ATA、ATD对NDI评分的影响权重均加大。(2)治疗前后对比,寰椎横断面旋转角(ATA,P=0.000)、NDI评分(P=0.000)及VAS评分(P=0.000)变化显著。寰椎横断位旋转角(ATA)变化值与NDI评分变化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230,P=0.009);VAS评分变化值与寰齿侧间隙差值(LADSD,相关系数=0.173,P=0.049)及寰椎矢状位旋转角(ASA,相关系数=0.281,P=0.001)变化值显著相关。[结论](1)ATD反映颈椎曲度的变化,ATD变小,颈椎曲度变直,可加重颈源性症状,在颈椎病患者中作用更显著。ATA反映寰椎横断位旋转固定程度,ATA值变大可加重患者的颈源性症状,在女性群体、VAS评分轻度疼痛群体中,其作用更为显著。(2)KK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对无手术适应征的颈源性症状患者是有效的,寰椎横断位旋转固定的改善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NDI评分的改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全文目录


缩写词表  4-5
摘要  5-7
Abstract  7-9
前言  9-1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9-10
  颈椎病的辅助检查  10
  颈椎病的治疗  10-11
  目前颈椎病研究、治疗存在的问题  11-12
第一部分 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与颈源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12-35
  摘要  12
  实验方法  12-15
  结果  15-32
    1. 一般资料  15-16
    2. 正态分布检验  16
    3. 比较组间差异  16-23
    4. 相关分析  23-32
    5. 逐步回归模型  32
  讨论  32-34
  结论  34-35
第二部分 KKT治疗颈源性症状的疗效分析及其与上颈椎空间位置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35-42
  摘要  35
  实验方法  35
  结果  35-39
    1. 治疗前后组间差异  35-38
    2. 相关分析  38-39
    3. 逐步回归模型  39
  讨论  39-41
  结论  41-42
全文总结  42-43
附录  43-45
  颈椎残障功能量表  43-44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9
综述1  49-54
  参考文献  51-54
综述2  54-61
  参考文献  58-61

相似论文

  1. Apofix和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比较,R687.3
  2. 电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的疗效观察,R274.9
  3.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钛网植入侧块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687.3
  4. 非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单开门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分析,R687.3
  5. 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R687.3
  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时融合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并发症的研究,R687.3
  7.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与腰椎曲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R687.3
  8.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687.3
  9.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心理善及心理干预研究,R395.5
  10. 高级血管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R681.5
  11. “假性末梢神经炎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R687.3
  12. 脊髓型颈椎病MRI、病理及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R681.53
  13.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行后纵韧带切除的疗效评价,R687.3
  14. 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实验研究,R687.3
  15. 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R687.3
  16. 脊髓型颈椎病影像学分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R274.9
  17. 平肝柔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R274.9
  18. 后纵韧带切除与保留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中的疗效比较,R687.3
  19. 颈7棘突骨的力学及其椎间植骨融合的临床研究,R687.3
  20. 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测量及其对术式指导的研究,R687.3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R45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骨骼疾病 > 脊柱及背疾病 > 脊椎骨质增生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