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兔眼前段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VEGF和IGF-I表达水平研究

作 者: 杨芳
导 师: 李静敏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眼科学
关键词: 虹膜新生血管 胰岛素生长因子-I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分类号: R7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以新生血管长入虹膜和房角为特征表现的青光眼,主要与引起眼内缺血缺氧的血管源性疾病相关,是一种眼部多种结构破坏、致盲率高的眼病。组织病理上眼内纤维血管膜由增生的肌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组成[1]。其中的虹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of iris,NVI)是继发于多种眼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缺血、缺氧及其他多种因素引发大量促血管生长因子的上调性表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殖,是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形成的关键性步骤。虹膜表面及房角新生血管进一步发展,同时合并有纤维血管膜形成,阻塞房角结构,导致房角关闭而产生严重继发性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虹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 factor-I,IGF-I)及其相关受体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先导作用。本研究建立兔眼前段缺血诱发虹膜新生血管模型,为探索虹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VEGF和IGF-I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房水组织和血清组织当中VEGF和IGF-1两种因子的表达含量变化情况。IGF-I在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实验报道较多,在NVI继发NVG的研究中较少见,以此实验探讨干预NVG发生的病理机制,进一步揭示相关血管因子在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理机制中的促生长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实验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4只,体重在1.5-2kg,正常饮食饮水饲养。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双眼仅行单纯打开结膜囊后无缝和术,模型组双眼为手术眼,均行上、下直肌离断合并4条涡静脉阻塞手术。从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5天,7天,9天裂隙灯观察至11天处死。正常组仅行裂隙灯观察。11天处死后取眼球部分前节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虹膜组织形态结构和新生血管数量及形态。采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虹膜新生血管数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切片方法在蛋白水平测定VEGF和IGF-I表达量,比较两组虹膜组织VEGF和IGF-I两种因子的表达量差异情况。应用ELISA方法在蛋白水平测定不同时间点(1天,3天,5天,7天,9天,11天)房水组织和血清当中VEGF和IGF-I两种因子的表达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11天)虹膜组织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11天)虹膜组织切片VEGF和IGF-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生血管随着时间进展数量增多,VEGF和IGF-1两种因子在房水中蛋白水平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性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生血管随着时间进展数量增多,VEGF和IGF-1两种因子在血清中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性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节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兔眼模型中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眼前段组织的缺血、缺氧有关。眼前段缺血制作的虹膜新生血管模型部位准确,虹膜新生血管量较多容易观察,是进行虹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合适模型。2.在兔眼前节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中,VEGF和IGF-I表达显著增高,VEGF和IGF-I与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着促进调控血管生成的作用。3.在兔眼前节缺血致虹膜新生血管模型中,随着造模时间延长,VEGF和IGF-1在虹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量逐渐增高,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VEGF和IGF-1参与调控血管生成,具有密切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等眼部微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前言  12-14
材料与方法  14-20
  1. 实验对象  14
  2. 主要试剂  14
  3. 主要仪器  14-15
  4. 实验分组  15
  5. 动物模型制作  15
    5.1 建立模型  15
    5.2 一般状态及眼前节变化  15
  6. 标本处理  15
  7. 指标测定  15-20
    7.1 角膜混浊程度评分标准  15-16
    7.2 前房反应的评分标准  16
    7.3 虹膜颜色变化的评分标准  16
    7.4 虹膜新生血管的评分标准  16
    7.5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16-17
    7.6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  17-19
    7.7 ELISA 过程  19-20
  8. 数据分析  20
结果  20-28
  1. 一般状态的观察  20-21
  2. 术后眼部前节情况观察  21-23
    2.1 正常组  21
    2.2 模型组  21-23
  3. HE 染色光镜下病理形态观察结果  23-24
  4.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4-26
    4.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4-25
    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5-26
  5. ELISA 检测结果  26-28
    5.1 房水组织中 VEGF 及 IGF-1 ELISA 检测结果  26-27
    5.2 血清中 VEGF 及 IGF-1 ELISA 检测结果  27-28
讨论  28-32
结论  32-33
参考文献  33-36
综述  36-44
  参考文献  41-44
致谢  44-45

相似论文

  1. MMP-2、VEGF和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739.41
  2. Angiopoietin-1对高糖培养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R587.2
  3.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4.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5.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T1FmRNA与VEGFmRNA的表达研究,R733.71
  6. TNF-α、MMP-9与VEGF在肺气肿大鼠BALF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R563.3
  7. 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MMP-2的影响及意义,R739.5
  8. 联合检测外周血VEGF、MT与晚期肺癌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研究,R734.2
  9. 血清及房水中VEGF、IL-6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R775
  10. 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患者前房液中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R779.6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镁离子浓度的影响,R965
  12.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丝素膜上向内皮细胞分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R392
  13. 脂质体介导的VEGF-C siRNA治疗肺癌体外实验研究,R734.2
  14.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在碱烧伤诱导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R779.1
  15. MG63和MG63/ADR骨肉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VEGF和NF-κB1基因在骨肉瘤裸鼠模型中表达的意义研究,R738.1
  16. 特发性矮小症儿童血清ghrelin及IGF-1的变化与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R723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放疗后咬肌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R730.5
  18. 靶向VEGF的siRNA诱导MCF-7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R346
  19. 高糖环境下血管生成素2在肾小球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R587.2
  20.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血管单元缺血缺氧损伤后的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作用研究,R743.3
  21.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R73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眼科学 > 眼压与青光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