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乘脾证)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 者: 刘君
导 师: 王鹏琴
学 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眼针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肝郁乘脾证 疗效评价 作用机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评价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乘脾证的临床疗效。2.探索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乘脾证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纳入2008年01月~2010年09月期间从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三个中心的患者中筛选出中医诊断为泄泻(肝郁乘脾证),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眼针治疗,主穴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肺区,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抑郁自测量表、焦虑自测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价;通过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显(SPECT)技术定量计算双侧丘脑血流,进一步探索眼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乘脾证的作用机制。结果:1.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组间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腹痛或不适、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等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比较,主要症状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组间抑郁、焦虑自测量表的各项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降低明显,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组间丘脑血流量rCBF值比较,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降低明显,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乘脾证,其临床疗效确切,眼针治疗组疗效指标均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2.眼针治疗可降低丘脑血流量,抑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从而影响CRF1受体及受体后神经信息传递是眼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乘脾证可能的作用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前言  9-11
文献综述  11-36
1 临床资料  36-38
2 方法  38-41
3 结果  41-42
4. 安全性评价  42-43
分析讨论  43-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4
致谢  54-55
个人简历  55

相似论文

  1.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3.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BmK IT中关键活性位点的功能分析,Q51
  4.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研究,R445.2
  5. 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R725.6
  6. 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7. 枇杷花醇提物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8. SNS网站发展现状及盈利趋势研究,F49
  9. “抽动灵冲剂”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R272
  10. 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F299.2
  11. 高校辅导员介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研究,G641
  12.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13.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F124;F224
  14.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F124;F224
  15. 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G647.38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临床价值,R737.9
  17. 替普瑞酮联合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R571
  18.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541.4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辩证治疗的疗效评价和基于数据挖掘的导师经验总结,R259
  20. 通利肠溶胶囊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评价,R256.35
  21. 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及普连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R27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