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作 者: 尤璐
导 师: 陈枫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脑梗死后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失眠 针刺 组穴
分类号: R24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软化或缺血性坏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的范畴。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维持发生障碍,是患者对睡眠的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并因此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脑梗死是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而失眠作为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引起患者精神心理失调,还会加重其躯体症状,影响预后。我国每年因其花去大量的财力、物力,因此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方法与治疗失眠相比并无特殊,多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但是该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且仅近期疗效好,长期服用容易产生成瘾性和耐受性。近年来,针刺疗法在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上显示出明显优势。国内众多医家曾在体针、头针、腹针、针药结合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针刺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我的导师陈枫教授在长期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针刺百会、完骨、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组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方法,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优势,但此经验组穴尚未公开发布,且无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研究目的:本课题试验设计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针刺百会、完骨、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组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期望可以明确该组穴的特点及(或)优势,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经验组穴针刺治疗,即取百会、双侧完骨、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即取印堂、四神聪、双侧安眠、神门、照海、申脉。治疗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天,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入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后2周、1个月、3个月这6个时间点,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以进行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自身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间评分的变化,以access软件进行数据管理,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记录针刺过程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等,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明确该组穴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两组治疗脑梗死后失眠都是有效的;2、两组对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效果在治疗2周后相当,然而在治疗4周后及疗程结束后2周、1个月、3个月时,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对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均有一定的远期效果,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针刺百会、完骨、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组穴以及常规针刺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失眠;2、针刺百会、完骨、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组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3、针刺百会、完骨、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组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有良好的安全性。

全文目录


目录  3-4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7
英文词缩略表  7-8
文献综述  8-34
  1 脑梗死后失眠的中医研究概况  8-26
    参考文献  22-26
  2 脑梗死后失眠的西医研究概况  26-34
    参考文献  32-34
前言  34-36
临床资料  36-40
  1 研究内容  36
  2 研究方案  36-40
诊疗标准  40-44
  1 病例选择  40-41
  2 疗效评价标准  41-44
结果  44-50
  1 一般资料  44
  2 基线比较  44-46
  3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46-50
讨论  50-54
  1 课题设计  50-51
    1.1 病因病机分析  50
    1.2 选穴依据  50-51
    1.3 对照组选择  51
  2 研究讨论  51-52
    2.1 组间比较  51
    2.2 自身比较  51-52
    2.3 远期疗效  52
    2.4 安全性评价  52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52-54
参考文献  54-56
附录  56-80
致谢  80-82
个人简历  82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R743.33
  9.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10.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1.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2.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3. 新疆博州地区成人睡眠障碍与睡眠习惯调查,R740
  14. CISS分型在传统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R743.3
  15. 合并脑梗死的白质疏松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3.3
  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R743.3
  17.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DMA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R743.33
  18. 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伴脑白质疏松的相关研究,R743.33
  19. CGRP、OPG在大鼠疲劳性骨折胫骨组织中的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G804.2
  20. 机制丝绵相关技术的研究,TS156
  21. 针刺对缺氧大鼠骨骼肌HIF-1和MHC亚型的影响,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神经精神病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