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消费者保护法中的冷静期制度研究

作 者: 苏佳
导 师: 吴景明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消费者 冷静期制度 无条件解除权 权利限制
分类号: D92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82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消费者保护法中的冷静期制度,通过赋予消费者在上门推销、远程销售、信贷消费、分时度假等特殊交易形式中的单方面无条件解除权,使得消费者在缔结消费合同以后可以再次进行理性的选择,从而实现对消费者权益倾斜性的保护。目前,国外的冷静期法律制度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中国的冷静期制度却尚未建立起来。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冷静期制度的立法例,提出了中国应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冷静期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在分析冷静期制度的主要法律特征之后,重点论述冷静期制度的理论依据:在经济学中表现为消费者主权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客观要求;在法学理论中,则突出表现为现代消费者法已经突破了传统私法的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原则的束缚,逐步迈向实质正义的道路。第二章主要分析国外立法例中的冷静期制度。通过分析和比较,笔者认为国外立法例均充分认识到了冷静期制度的重要价值,但是冷静期制度的核心在于消费者享有法定的单方无条件解除权,对交易安全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各国立法例通过对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冷静期制度中无条件解除权的行使方式、行使期间以及权利行使的例外情形进行规定,有效地调和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实现交易安全目标之间的冲突。第三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建立冷静期制度的必要性:其一,民法中现有的规范如格式合同和撤销权等制度的设计非专为保护消费者而设,因此对消费者保护力度不够;其二,经济法的相关规范和制度如直销领域中的冷静期制度、产品质量三包制度以及经营者单方承诺的无理由退货制度等均有不完善之处,仍无法有效保护消费者。而从发展趋势看,尽管网络购物蓬勃发展,但对消费者的保护却比传统交易中对消费者的保护更为不利,因此有必要在中国消费者法律体系中建立冷静期制度。接下来,笔者借鉴国外冷静期制度的相关立法例,提出中国冷静期制度的具体构想:首先,应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利体系中增设冷静期制度的相关规定;其次,面对电子商务以及信用消费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相关法律也应当做出回应,在未来的电子商务法律和信贷消费法律中,根据该交易领域的特点对冷静期制度进行细化规定。考虑到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中国的冷静期制度应当特别规定权利不得滥用的条款。通过在消费者保护法中建立系统的冷静期制度,可以使消费者在真正的自由、安全、理性的前提下,享受消费带来的幸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6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0-11
  二、研究文献综述  11-14
  三、研究方法  14-16
    (一) 规范分析方法  14-15
    (二) 比较分析方法  15-16
第一章 冷静期制度的基本理论  16-26
  一、冷静期制度的产生及内涵  16-20
    (一) 冷静期制度的产生背景  16-17
    (二) 冷静期制度的内涵和表现  17-19
    (三) 小结  19-20
  二、冷静期制度的理论依据  20-26
    (一) 经济学依据——消费者主权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客观要求  20-22
    (二) 法理依据——实质正义的客观要求  22-26
第二章 国外冷静期制度立法例之比较  26-46
  一、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  26-37
    (一) 适用的主体范围  26-29
    (二) 适用的交易领域  29-37
  二、冷静期制度中无条件解除权的行使  37-43
    (一) 无条件解除权行使的方式  37-39
    (二) 无条件解除权行使的期间  39-40
    (三) 无条件解除权行使的法律后果  40-43
  三、冷静期制度中无条件解除权行使的限制  43-46
    (一) 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43-44
    (二) 权利限制的具体体现——法律的例外规定  44
    (三) 小结  44-46
第三章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中冷静期制度的建构  46-60
  一、我国建立冷静期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46-53
    (一) 民法规范对于消费者保护的力度不够  46-47
    (二) 经济法规范和相关制度对消费者保护不尽完善  47-51
    (三) 网络交易的发展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1-53
    (四) 小结  53
  二、未来消费者保护法中冷静期制度的建构  53-60
    (一) 冷静期制度的立法框架  53-54
    (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冷静期制度的立法建议  54-57
    (三) 专门交易领域中冷静期制度的建构  57-60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5

相似论文

  1. 法国迪卡侬公司新产品上市的策略研究,F274
  2. 女装品牌文字标识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分析,F274
  3. 西安市网球消费者满意度研究,G845
  4. 大学生消费者与商家交换关系的问卷编制及其现状研究,G645.5
  5. 基于消费者心理的A有限公司营销策略,F426.8
  6. 我国“985工程”高校定位问题研究,G647
  7. 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923.8
  8. 消费者作为瑕疵给付买受人的权利救济,D923
  9. 碎片化语境下的消费者信息选择路径研究,G206
  10. 消费者视角下的医药零售企业声誉测评研究,F721;F224
  11. 商业广告中的言论自由权探究,D921
  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理念及其制度完善,D923.8
  13. 食品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研究,D923.8
  14. 上海城市居民物质主义倾向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研究,F126
  15. 针对中国消费趋向的轿车内饰设计研究,U462
  16. 城市消费者家用轿车品牌偏好的研究,F426.471;F224
  17. 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29
  18. 微博客营销信息的在线评论与转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F274;F224
  19. 电纸书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F426.6
  20. 汽车定制决策中选项框架效应研究,F426.471
  21. 基于异质策略消费者的订货与质量决策问题研究,F273.2;F2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民事其他法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