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安徽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

作 者: 程诚
导 师: 龚胜生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清代 安徽 疫灾 时空分布 环境机理
分类号: R2-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疫灾害是因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而造成的大规模人类死亡的自然灾害。清代安徽地区疫灾频发,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安徽省在清代268年间有72个疫灾流行年数,平均3.72年发生1次疫灾,疫灾频度约为26.9%。疫灾县数涉及到53个,疫灾广度约88.3%,累计疫灾县数达187个。从时间分布特点看:在朝代分布上,宣统朝疫灾频度最大,顺治朝疫灾频度最小;在季节分布上,清代安徽疫灾主要集中在夏秋2季;在周期规律上,呈现5个波峰、6个波谷,六项式趋势线呈向两边拉伸的“M”型曲形,可知清代安徽疫灾总体波动幅度不大,集中分布在清中后期。从空间分布特点看:以县域尺度论,清代各朝安徽均有疫灾县,乾隆朝最多,且疫灾县空间分布特点因朝而异,呈片状、条带状、零星点状等多种形态分布;以府域尺度论,疫灾频度与疫灾厚度均为庐州府最高;以疫灾的总体分布而论,庐州府地区为清代安徽疫灾聚集区,皖南徽州府地区为疫灾稀疏区,其他地区为中间过渡带;在疫灾重心上,不同时期疫灾重心变迁先南后北,中后期后均落于庐州府内。在疫灾环境机理分析上,清代安徽疫灾发生受环境特征、自然灾害和气候变迁等因素综合作用。安徽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河流等要素与瘟疫灾害关系密切,社会环境中政策制度、人口变动、经济活动、交通状况、战争匪乱、社会习俗等要素对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自然灾害与疫灾关系层面上,清代安徽地区水灾对其影响最大,在0.05置信水平下相关系数高达0.558,呈明显正相关,淮河、长江流域水灾发生率高,导致其周边府县疫灾频度较高;旱灾、地震、蝗灾虽在某种情况下会引起疫灾发生,但与清代安徽疫灾时空分布特征呈弱相关,在0.05置信水平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0.384、0.115。在气候变迁与疫灾关系上,安徽地区十年疫灾指数与十年寒冬指数成反比,可见温暖期多为疫灾稀少期,说明寒冷期常常是疫灾频繁期;安徽地区十年疫灾指数与旱涝等级序列基本成反比,多年连旱容易诱发疫灾流行。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图表目录  10-12
1. 绪论  12-27
  1.1 选题缘起  12
  1.2 研究意义  12-13
    1.2.1 理论意义  12
    1.2.2 现实意义  12-13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9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9
    1.3.2 研究述评  19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9-21
    1.4.1 研究内容  19-20
    1.4.2 研究方法  20-21
    1.4.3 技术路线  21
  1.5 清代安徽省概况  21-27
    1.5.1 地理环境概况  21-23
    1.5.2 行政沿革变化  23-27
2. 清代安徽省疫灾时空分布规律  27-48
  2.1 疫灾序列  27-34
    2.1.1 疫灾时间序列  27-31
    2.1.2 疫灾总体概况  31-34
  2.2 疫灾时间分布  34-38
    2.2.1 帝纪分布  34-36
    2.2.2 季节分布  36-37
    2.2.3 周期性规律  37-38
  2.3 疫灾空间分布  38-48
    2.3.1 疫灾县域分布  38-43
    2.3.2 疫灾府域分布  43-45
    2.3.3 疫灾总体分布  45-48
3. 清代安徽省疫灾环境机理  48-68
  3.1 环境特征与疫灾  48-59
    3.1.1 自然环境与疫灾  48-52
    3.1.2 社会环境与疫灾  52-59
  3.2 自然灾害与疫灾  59-65
    3.2.1 水灾与疫灾  59-61
    3.2.2 旱灾与疫灾  61-62
    3.2.3 地震与疫灾  62-64
    3.2.4 蝗灾与疫灾  64-65
  3.3 气候变迁与疫灾  65-68
4. 结论与讨论  68-71
  4.1 结论  68-69
  4.2 讨论  69-71
附表  71-75
参考文献  75-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S562
  2.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3.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4.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调查研究,G818
  5. 长乐江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及其在区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贡献,X131.2
  6. 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研究,F842.6
  7. 民国前期(1912-1927)湖南疫灾防治研究,K258
  8.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9. 草鱼复合养殖系统沉积物—水界面碳、氮、磷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X52
  10. 清代宫廷女性服饰纹样在高级时装定制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11. 清代戏曲虚实观念研究,I207.3
  12. 安徽省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F592.7
  13. 太湖流域出入湖河流水污染特征研究,X522
  14. 威县乱弹研究,J825
  15. 长江主流碳的时空输运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X143
  16. 清代行草流变及文化探源,J292.1
  17. 河北清代音乐史考略,J607
  18. 清代江西闺秀词研究,I207.23
  19. 安徽省高校办学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49.2
  20. 清代沂沭河中上游水环境变迁研究,X14
  21. 北大西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P73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