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居民死因分析

作 者: 李琼
导 师: 周亮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公共卫生
关键词: 天心区 居民 死因监测 死亡水平
分类号: R1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描述2006~2011年长沙市天心区居民死亡水平与死因顺位变化,分析居民性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等死亡特征,探讨天心区居民的死因谱和重点死因,为天心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和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心区疾病监测点收集的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死亡的长沙市天心区辖区管理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以天心区统计局出具的户籍登记人口学资料为人口基数,对长沙市天心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居民死亡特征,包括人口特征、居民死因谱构成、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因等。采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软件DeathReg2005,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上报资料归类分编,经整理、编码后录入数据库。获取2006~2011年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的死因监测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共死亡12223人,其中男性7065人,女性5158人,男女性别比为1.37,平均年龄70.21±15.99岁。6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496.60/10万,平均增长速度为8.5%。全死因构成以循环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占43.2%,死亡率215.12/10万;其次为肿瘤,占28.5%,死亡率138.18/10万;第三为呼吸系统疾病,占11.4%,死亡率56.50/10万;死因诊断不明者占2.4%,各年比例均符合规范要求(低于5%)。2006~2011年死因顺位前四位均保持未变,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四类疾病的死亡率均逐年升高,至2011年分别达到234.28/10万、164.72/10万、67.29/10万和24.61/10万。2006~2011年男女死亡率呈逐年升高,6年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类型相同,但构成比有差别。根据天心区户政人口登记信息将人群分为0~17岁,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死亡人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06%、1.88%、19.6%和77.46%,平均年死亡率分别为44.00/10万、26.26/10万、261.72/10万和2462.34/10万。各年龄段死因构成不同,顺位前3位分别是:0-17岁组,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25.6%)、疾病和死亡的外因(23.3%)、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13.2%);18~34岁组,疾病和死亡的外因(43.0%)、肿瘤(33.0%)、循环系统疾病(5.7%);35~59岁组,肿瘤(44.7%)、循环系统疾病(26.8%)、疾病和死亡的外因(11.4%);60岁及以上组,循环系统疾病(49.2%)、肿瘤(23.9%)、呼吸系统疾病(13.8%)。2006~2011年天心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15.13/10万,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脑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高血压心脏病较高。肿瘤死亡率为138.18/10万,以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较高,女性中乳腺癌顺位则居第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56.50/10万,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较高。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死亡率为26.32/10万,以平面摔倒、车祸、自害、跌落为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死亡率为12.72/10万,以各种类型糖尿病为主,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居首位。结论:长沙市天心区2006-2011年前四位死因顺位保持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不变。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首位死因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肿瘤中的首位死因是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首位死因是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中的首位死因是同一平面滑倒、绊倒或摔倒。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前言  13-18
  1.1 研究背景  13-15
  1.2 死因监测的意义  15-16
  1.3 我国死因监测体系结构  16
  1.4 研究目的  16-17
  1.5 研究意义  17-18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8-24
  2.1 资料来源  18
  2.2 研究对象  18
  2.3 研究内容  18
  2.4 调查人员  18
  2.5 调查内容  18-19
  2.6 录入和编码  19
  2.7 统计分析  19
  2.8 质量控制  19-20
  2.9 资料评价  20-24
第三章 结果  24-41
  3.1 死亡率及其动态变化  24-25
  3.2 死因构成及死亡水平  25-26
  3.3 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  26-27
  3.4 不同性别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  27-28
  3.5 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  28-33
  3.6 主要死因分析  33-41
    3.6.1 循环系统疾病  33-34
    3.6.2 肿瘤  34-35
    3.6.3 呼吸系统疾病  35-36
    3.6.4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36-37
    3.6.5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  37-41
第四章 讨论  41-44
  4.1 人口死亡情况分析  41-42
  4.2 主要死因构成和死亡水平分析  42-43
  4.3 居民面临的健康挑战  43-44
第五章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7
综述  47-57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2.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3.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4.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
  5. 连云港市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研究,F327;F224
  6. 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及其分流效应分析,F224
  7. 浙江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F842.6
  8. 句容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况与提高策略的研究,R193
  9. 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研究,R197.1
  10.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东北民居建筑的新思考,TU-86
  11.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与居民互动研究,C916
  12. 城市社区居民监督新模式研究,C912.8
  13. 动迁对农村居民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C912.8
  14. 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及政府职责研究,D669.6
  15.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F842.6
  16. 构建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研究,F323.89;F842.6
  17. 罗布淖尔史前居民社会生活初探,K289
  18. 降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确定性的财政政策研究,F124.7;F224
  19. 望城区格塘镇农民集中安置模式创新研究,F301.3
  20. 山东省农村居民对不同级别农村医疗机构就医状况评价研究,R197.1
  21. 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与地区收敛性分析,F22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 卫生调查与统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