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作 者: 李国瑞
导 师: 潘钦敏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硅 石墨烯 静电自组装 三维多孔结构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硅材料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1),有望替代传统石墨负极,从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但是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导致活性物质粉化脱落,硅颗粒间的电接触下降,容量迅速衰减,从而阻止了其商业化应用。本课题通过利用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优异导电性和强机械韧性,有效提高了硅负极的循环性能。分别研究了由静电自组装法得到的Si/G复合材料和利用抗坏血酸(VC)还原、冷冻干燥制备得到的三维多孔结构Si/G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电化学性能。静电自组装法制备的Si/G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等测试证明了纳米Si粒子和石墨烯之间发生有效复合,且TG测试表明石墨烯在Si/G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25%。相比纯Si负极,该Si/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在2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脱锂容量1061mAh·g-1,5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在707mAh·g-1,而纯Si负极仅有62mAh·g-1。其原因在于石墨烯作为导电网络将纳米Si颗粒相互连接,阻止了Si颗粒的团聚,增强了Si颗粒间的电接触,提高了电子导电性。利用VC还原和冷冻干燥制备出了三维多孔结构的Si/G复合材料。SEM、TEM测试表明该材料中纳米Si颗粒均匀分散于石墨烯片层,且负载着纳米Si粒子的石墨烯片层相互堆叠形成三维多孔结构,TG曲线表明石墨烯的含量为40.72%。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5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在756mAh·g-1。这是因为载有纳米Si粒子的石墨烯片层自组装时形成的孔隙能够有效缓解硅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并利于电解液的浸润、锂离子的扩散及电子的快速传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6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  8
    1.1.1 引言  8
    1.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8
  1.2 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8-12
    1.2.1 不同形貌的纳米硅材料  9-11
    1.2.2 硅-金属复合材料  11
    1.2.3 三维多孔结构的硅材料  11-12
  1.3 硅/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12-15
    1.3.1 Si/G复合薄膜电极  12-13
    1.3.2 Si/G纳米复合材料  13-14
    1.3.3 Si/G三维多孔结构  14-15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6
    1.4.1 研究目的  15
    1.4.2 研究内容  15-16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6-23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16-17
    2.1.1 实验药品  16
    2.1.2 仪器设备  16-17
  2.2 静电自组装法制备Si/G复合材料  17-20
    2.2.1 Si/GO的静电自组装  17-19
    2.2.2 Si/GO的还原  19-20
  2.3 三维多孔结构的Si/G复合材料的制备  20
  2.4 电池的组装  20
  2.5 物理性能表征  20-21
    2.5.1 X-射线衍射测试(XRD)  20-21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1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21
    2.5.4 热重分析测试(TG)  21
  2.6 电化学性能表征  21-23
    2.6.1 循环伏安测试(CV)  21
    2.6.2 交流阻抗谱测试(EIS)  21
    2.6.3 充放电测试以及倍率性能测试  21-23
第3章 静电自组装制备的Si/G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23-38
  3.1 引言  23
  3.2 Si/G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  23-29
    3.2.1 不同刻蚀溶剂对Si/G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3-25
    3.2.2 不同HF用量对Si/G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5-27
    3.2.3 不同Si/GO比例对Si/G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7-29
  3.3 Si/G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29-33
    3.3.1 XRD测试  29-30
    3.3.2 SEM测试  30-31
    3.3.3 TEM测试  31-32
    3.3.4 TG测试  32-33
  3.4 Si/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33-37
    3.4.1 循环伏安(CV)测试  33-34
    3.4.2 充放电性能测试  34-35
    3.4.3 循环性能测试  35
    3.4.4 交流阻抗谱(EIS)测试  35-36
    3.4.5 倍率性能测试  36-37
  3.5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三维多孔结构的Si/G复合材料  38-49
  4.1 引言  38
  4.2 三维多孔结构的Si/G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  38-41
    4.2.1 不同Si/GO比例的三维Si/G的伏安特性  38-39
    4.2.2 不同Si/GO比例的三维Si/G的充放电性能  39-40
    4.2.3 不同Si/GO比例的三维Si/G的循环性能  40-41
  4.3 三维Si/G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41-44
    4.3.1 XRD表征  41
    4.3.2 宏观形貌  41-42
    4.3.3 SEM表征  42-43
    4.3.4 TEM表征  43
    4.3.5 TG表征  43-44
  4.4 三维Si/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44-48
    4.4.1 循环伏安(CV)  44-45
    4.4.2 充放电性能  45-46
    4.4.3 循环性能  46
    4.4.4 交流阻抗谱(EIS)  46-47
    4.4.5 倍率性能  47-48
  4.5 本章小结  48-49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2.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3.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4. 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四氧化三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3.71
  5.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6. GNS/MnO2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X703
  7.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8.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9. WC/石墨烯复合体的电子结构及电子输运性质,O613.71
  10. 低温条件下高品质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X703
  11. Si、Ge在掺杂石墨烯上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469
  12. 新型四氰合金属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吸附性能研究,O631.3
  13. 聚乙烯亚胺接枝氧化石墨烯作为基因传递载体的研究,R450
  14. 石墨烯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O613.71
  15.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16. 石墨烯制备、表征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应用,TB383.1
  17.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与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O647.3
  18. 硅基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TM912
  19.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Co0.1O2和LiNi1/3Co1/3Mn1/3O2,TM912
  20. 潜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21. 酚醛树脂热解炭包覆石墨化针状焦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TM9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