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
作 者: 何凡
导 师: 乔欣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仲裁 第三人 构建
分类号: D92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仲裁虽系当事人双方之间通过达成合意而选取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但是实践中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仲裁的内容涉及第三方权益的情况,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引起了学界对于仲裁第三人问题的讨论和关注。对于仲裁第三人的问题,各国态度不一,我国学界更是一直存在着赞同与否定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这种理论界的分歧也直接导致了实践中对于相关问题解决方式的混乱。本文从国内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理论争议入手,对目前学界有关此问题的各种理论及观点进行了探讨,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意在探索构建一个符合仲裁本身特性,同时能够符合我国目前仲裁实际需求的仲裁第三人制度。文章首先在参考目前学界观点,并借鉴了诉讼第三人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本文的论述内容对仲裁第三人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论述了仲裁第三人的特点及与诉讼第三人的区别。之后文章对于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仲裁第三人的不同学说及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主要从仲裁自身特点、性质及仲裁实践需求的角度对这些学说及观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从目前仲裁第三人救济途径的有效性、在仲裁中设立第三人特殊程序的必要性以及其他替代制度的可行性这三个角度,对我国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逐步的论证,其中对于目前实践中及理论界较为青睐的一些解决仲裁第三人问题的方法或制度进行了重点分析。其后,文章又对国内外的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最后,文章对构建我国的仲裁第三人制度进行了设想,并从立法模式、仲裁第三人的参加程序、加入仲裁后的权利义务,以及事后救济程序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引言 6-7 第一章 导论 7-11 一、仲裁第三人的概念 7-8 二、仲裁第三人的分类 8-9 三、仲裁第三人与诉讼第三人的区别 9-11 第二章 关于仲裁第三人的学界争议 11-18 一、支持派学者的观点 11-13 二、反对派学者的观点 13-18 第三章 我国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8-25 一、目前仲裁第三人救济途径的有效性分析 18-19 二、在仲裁中设立第三人特殊程序的必要性分析 19-20 三、其他替代制度、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20-23 四、在我国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 23-25 第四章 各国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现状 25-29 一、国外立法现状 25-28 (一) 对仲裁第三人持肯定态度的国家 25-27 (二) 对仲裁第三人持否定态度的国家 27 (三) 对仲裁第三人持模糊态度的国家 27-28 二、国内立法现状 28-29 第五章 构建我国第三人制度的立法建议 29-38 一、立法模式 29-30 (一) 间接立法模式 29-30 (二) 直接立法模式 30 二、有关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具体构想 30-38 (一) 仲裁第三人的参加程序 30-31 (二) 第三人进入仲裁程序后的权利义务 31-34 (三) 仲裁第三人的救济制度 34-38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0
|
相似论文
- 面向动态文档集的大规模文本索引构建技术的研究,TP391.3
- 上下文相关的词汇复述研究,TP391.1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探析,D922.5
- 高校品牌构建策略研究,G647
-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鸭源分离株侵袭相关基因致病机理研究,S852.61
- 转hrfl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分析与水稻RNA沉默通用载体构建,S512
-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 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发展的途径探析,D634
-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G258.6
- 论节约型政府及其构建方略,D630
-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抗寒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分析,S793.9
- 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问题研究,D922.5
-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构建,C975
-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仲裁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