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

作 者: 董瑞雪
导 师: 马云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茶馆》 红色主题 忧思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茶馆》是老舍建国后戏剧的巅峰之作,老舍仅用三幕近三万字洋洋洒洒表现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迁和人情冷暖。老北京的民俗风貌在老舍笔下精致的展现开来。剧作家曹禺曾用“古今罕见的第一幕”来评价《茶馆》的精妙之处。新时期以后,《茶馆》也曾赴美、法、德、日进行演出,盛况空前,被西方观众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不仅成为新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茶馆》排演之初焦菊隐等人就给它定了基调、加了红线。这次关于《茶馆》的排演讨论也成为《茶馆》“葬送三个黑暗的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的主题的源头。新时期以来,老舍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每一次老舍学术研讨会的进行,都使对老舍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研究者们不再过多地囿于政治,对于老舍《茶馆》的主题也做了各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几种:一,认为《茶馆》的主题是老舍一如既往地对国民性的揭示,二,认为《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黑暗的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的美好”。三,认为《茶馆》的主题是老舍对于旧社会美好事物的凭吊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四,把老舍笔下的茶馆纳入到哈贝马斯“公共空间”理论中,认为《茶馆》表现了旧派市民离开公共空间的过程以及现代和传统对垒的过程。多年来对于《茶馆》主题的发掘和评论,都源于作品本身的多义性,而多义性的产生又与老舍写作时的政治环境和心境有关。对于老舍为什么明显的区别于其它非解放区作家,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想改造,而是在建国之初就如鱼得水般的融入新社会,原因在于建国初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老舍心中政府廉洁、自由平等的乌托邦社会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老舍写了光明热情的《龙须沟》,也可以解释老舍为什么写了沉郁顿挫的《茶馆》,当他由衷歌颂的社会和他的乌托邦理想渐行渐远时,老舍以往的要求平等和自由的创作心境就被现实唤醒,而这一切又因为现实政治环境的不允许而隐晦的表现在了沉郁顿挫的《茶馆》中。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引言  7-10
第一章 《茶馆》研究中对于主题的阐释  10-18
  1.1 《茶馆》问世后对于主题的阐释  10-14
  1.2 新时期以来对于《茶馆》红色主题的质疑  14-18
第二章 《茶馆》背后的忧思  18-32
  2.1 老舍的政治理想  18-23
  2.2 老舍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思  23-32
第三章 《茶馆》“莫谈国事”的隐喻  32-43
  3.1 “莫谈国事”贯穿三个时代——对言论自由的渴望  32-37
  3.2 “莫谈国事”专制体制对于现实政治的警示  37-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49
后记  49-50

相似论文

  1. 消费体验、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F274
  2. 天津文化产业中的相声演出市场研究,G124
  3. 关联理论视角下《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H315.9
  4. 中国茶馆海外营销可行性探索,F719
  5. The Translation of Teahouse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H315.9
  6. 从交际翻译理论对比分析《茶馆》的两个英译本,I046
  7. 话剧台词英译之言语行为理论观照,H315.9
  8. 乡土的裂变 文化的忧思,I207.42
  9. 《品梦茶馆》中希尔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疏离,I561
  10. 翻译伦理研究与话剧英译,H315.9
  11. 翻译伦理视域下的异化归化再研究,H059
  12.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H315.9
  13. 论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I207.5
  14. 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H059
  15. 茶馆发展演变和现代茶馆经营策略研究,TS971
  16. 功能对等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H315.9
  17. 功能对等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H315.9
  18. 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茶馆功能研究,TS971
  19. 《茶馆》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H315.9
  20. 《茶馆》两个英译本的语域等效实现研究,I04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