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英语作为外语在言语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研究

作 者: 范进
导 师: 张少林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其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句法启动 言语产生 句法表征 二语水平 反应时
分类号: H31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句法启动是指人们在言语产生中,倾向于重复使用刚刚加工过的句子结构或类型,即在言语理解或产出过程中,前面加工过的特定句式会对接下来产生的相关语句的模式有影响。由于句法启动效应依靠语言处理机制对两个话语之间句法关系的识别,因而提供了一种探究人类认知系统中句法结构是如何表征的通用工具。自1986年Bock首次研究以来,句法启动已经成为国外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研究句法表征和言语产生机制的重要领域。研究者设计开发了各种实验范式进行句法启动实验,如图片描述范式,瞬时回忆范式,补句范式等,它们为揭示人类句法表征过程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工具。通过利用这些实验范式进行研究,研究者提出了数个理论模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句法表征和言语产生的过程,认为句法启动可以减轻口语交际中说话者需要整合多种不同类型信息的加工负担。但是到目前,国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对母语认知过程进行的,我国的外语界由于缺乏采集语言理解与产出过程必需的规模性潜伏数据采集软件,此领域的研究受到严重限制。本文为实验研究报告。研究者借鉴Bock的图片描述范式,根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自行设计了测试中的启动句和目标图片,旨在研究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句法表征的部分内在机制,即不同二语水平和不同句子结构条件下的句法启动效应。实验采用了张少林教授主持的2008年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中期成果——规模性潜伏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收集录制受试在看到某张图片与产出相关英语句子之间的反应时间与产出结果。研究者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句法启动效应是否存在于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2)句法启动效应与大学英语学习者二语水平是否有关?(3)不同的启动句式下,言语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如何?(4)句法启动效应的产生是否与反应时相关?研究以随机方法抽取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和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为样本进行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60份有效数据进行描述和推断统计计算,包括t-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等。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结合相关句法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大学生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都存在明显的句法启动现象,这暗示了句法启动效应减轻了英语学习者话语产出中的认知加工负担。同时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比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更善于利用句法启动机制。当双宾介宾结构和主被动结构作启动句时,被试更多倾向于产出英语介宾结构句和主动句而非双宾结构句和被动句。潜伏性数据表明,各句法结构的反应时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本研究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介研究背景、目的和问题。第二部分综述国内外关于句法启动效应的研究。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被试、测试材料以及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对研究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七部分简要总结了本研究,并说明了本研究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以及它在教学领域内的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in English  6-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15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14
  1.2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14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14-15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5-23
  2.1 The Definition of Syntactic PE  15
  2.2 Paradigms Invented in Efforts to Measure Syntactic PE Scientifically  15-18
    2.2.1 Bock’s Picture-description Paradigm  15-16
    2.2.2 Pickering and Branigan’s Sentence-completion Paradigm  16-17
    2.2.3 Potter and Lombardi’s Sentence-immediate-recall Paradigm  17-18
    2.2.4 Hartsuiker’s Computer-mediated-written-dialogue Paradigm and Translation-equivalent Paradigm  18
    2.2.5 Corely and Scheepers’Internet-based Paradigm  18
  2.3 Relevant Studies Abroad and Home  18-22
    2.3.1 Studies Abroad  18-21
    2.3.2 Studies Carried out at Home  21-22
  2.4 The Value of the Current Study  22-23
Chapter 3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23-30
  3.1 Two Theories Emerging from Studies on Syntactic Repetition  23
  3.2 Theories of Two-stage Account and One-stage Account in Language Production  23-25
    3.2.1 Two-stage Account  24
    3.2.2 One-stage Account  24-25
  3.3 Bock and Levelt’s 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of Lexical Access and Its Development  25-28
  3.4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28-29
  3.5 The Meme Theory  29
  3.6 A Summary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29-3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30-38
  4.1 The Null Hypotheses  30
  4.2 Research Method  30
  4.3 Subjects  30-31
  4.4 Instruments  31-34
  4.5 Variables  34-35
  4.6 Procedures  35-36
    4.6.1 A Pilot Test  35
    4.6.2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  35-36
  4.7 Scoring  36-37
    4.7.1 Scoring for the Dative  36-37
    4.7.2 Scoring for the Transitive  37
  4.8 Tool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37-38
Chapter 5 Findings  38-47
  5.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Raw Data of Two Syntactic Types  38-40
  5.2 Comparison on the Syntactic PE between the Two Levels of FL Proficiencies  40-43
  5.3 Comparisons on PE and R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Each Syntactic Type  43-44
  5.4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RT (ms) of Four Priming Conditions  44-47
Chapter 6 Discussion  47-55
  6.1 Syntactic PE Exists among University English Learners of Our Country  48-50
  6.2 Syntactic PE Is Related to the Learners’English Proficiency  50-51
  6.3 PE of PO and Active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DO and Passive  51-53
  6.4 Positive Correlations of RT Arise between Utterances under Different Priming Conditions  53-55
Chapter 7 Conclusion  55-59
  7.1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55-56
  7.2 Implications to Pedagogy  56-57
  7.3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57-59
Bibliography  59-63
Appendices  63-65
  Appendix A  63-64
  Appendix B  64-65
Abbreviations  65-66
Lists of Figures and Tables  66-67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67-68
Acknowledgements  68-69

相似论文

  1. 应用SMA拉索的高层钢结构振动控制研究,TB123
  2. 关于母语在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作用的研究,H319
  3. 老年人侧向姿势控制能力下降的机制及太极拳锻炼效果的研究,G852.11
  4. 某些杂环胺的Mannich反应研究,O621.25
  5. 重复呈现情绪面孔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B842.3
  6. 汉朝双语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H55
  7. 句子加工的语义功能,H313
  8. 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运用研究,H319
  9. 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发展研究,H319
  10. 关系竞争和双重加工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名词—名词组合概念理解研究,H314
  11. 体育学院乒乓球专项大学生发球预期判断的眼动特征与反应时研究,G846
  12. 数吸引对英语主谓一致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H314.3
  13. 汉语花园幽径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效应,H146
  14. 股四头肌疲劳前后反应时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特征,G804.2
  15. 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动力分析,TU352.12
  16. 不同类型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B841
  17. 汉语中所谓“获取义”双宾语结构认知实验研究,H146
  18. 刺激信号为图案的人体反应时测试仪的设计,TP216
  19. 二语写作焦虑与三个学习者因素之间关系的路径分析研究,H319
  20. 以建立整合联接理论为宗旨的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的对比研究,H31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法 > 句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