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光谱法研究黄酮类药物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作 者: 侯文芬
导 师: 田建袅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溶菌酶 黄酮类 荧光猝灭 荧光寿命 构象 酶活性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生物体中,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活性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溶菌酶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碱性蛋白,常用作一种模拟体系,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黄酮类药物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肿瘤和抗菌抗炎症等活性。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对寻找药物的靶分子,新型药物设计,抗癌药物的药理和毒理的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主要以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为研究手段,对溶菌酶与黄酮类药物小分子黄芩素、白杨素和杨梅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了蛋白质与药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两者之间的结合距离;还考察了黄酮类药物小分子对溶菌酶构象、溶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溶液的pH值、金属离子和脲存在下对结合反应的影响。本论文共分四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蛋白质与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列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的第二部分首先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黄芩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黄芩素较低浓度时,黄芩素对溶菌酶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较高浓度时可能为复合猝灭。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测量荧光寿命证实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在黄芩素浓度较低时,黄芩素与溶菌酶的结合常数为1.636×106 L/mol。体系的焓变(ΔH0)和熵变(ΔS0)分别为67.84 kJ/mol和338 J/mol·K,结果说明黄芩素与溶菌酶之间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两者之间的结合距离r为4.19nm。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黄芩素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发现黄芩素能使溶菌酶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增加。论文第三部分利用荧光光谱法和荧光寿命结合研究了白杨素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机理,推断出白杨素对溶菌酶的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白杨素与溶菌酶的结合常数为1.298×105 L/mol,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结合位点,体系的焓变(ΔH0)和熵变(ΔS0)分别为-68.64 kJ/mol和-123.96 J/mol·K,得出结合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或氢键。求算出分子间的结合距离r为2.47nm。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白杨素可使溶菌酶构象发生变化。论文第四部分利用荧光光谱法结合荧光寿命研究杨梅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确证了杨梅素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并测定出三个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了分子间作用力以范德华力或氢键为主,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分子间的结合距离r为4.77nm。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表明,杨梅素的存在对溶菌酶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其中α-螺旋结构的含量减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7
  1.1 药物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  10
  1.2 近代研究方法  10-13
    1.2.1 光谱方法  10-12
    1.2.2 其它方法  12-13
  1.3 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13-16
    1.3.1 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13
    1.3.2 结合常数的测定  13-15
    1.3.3 复合猝灭  15
    1.3.4 热力学参数与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15
    1.3.5 确定结合部位  15-16
  1.4 溶菌酶  16-17
  1.5 药物小分子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7-18
  1.6 黄酮类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作用的研究现状  18-20
  1.7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0
  参考文献  20-27
第二章 黄芩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27-48
  2.1 前言  27
  2.2 实验部分  27-29
    2.2.1 仪器与试剂  27-28
    2.2.2 实验方法  28-29
  2.3 结果与讨论  29-44
    2.3.1 黄芩素对溶菌酶荧光光谱的影响  29-30
    2.3.2 荧光猝灭机理  30-32
    2.3.3 荧光寿命研究  32-34
    2.3.4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34-35
    2.3.5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35-36
    2.3.6 结合距离的计算  36-37
    2.3.7 黄芩素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  37-40
      2.3.7.1 同步荧光光谱  37-38
      2.3.7.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8-39
      2.3.7.3 圆二色谱  39-40
    2.3.8 酶活力的测定  40-41
    2.3.9 其他条件的影响  41-44
      2.3.9.1 pH 值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41
      2.3.9.2 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41-42
      2.3.9.3 脲变性对黄芩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影响  42-44
  2.4 小结  44
  参考文献  44-48
第三章 白杨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48-64
  3.1 前言  48
  3.2 实验部分  48-50
    3.2.1 仪器与试剂  48-49
    3.2.2 实验方法  49-50
  3.3 结果与讨论  50-61
    3.3.1 荧光光谱  50-51
    3.3.2 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51-52
    3.3.3 荧光寿命  52-53
    3.3.4 结合常数和作用力类型  53-55
    3.3.5 结合距离的确定  55-56
    3.3.6 溶菌酶的构象变化  56-59
      3.3.6.1 同步荧光光谱  56-57
      3.3.6.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7-58
      3.3.6.3 圆二色谱  58-59
    3.3.7 酶活力的测定  59-60
    3.3.8 其他条件的影响  60-61
      3.3.8.1 pH 值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60
      3.3.8.2 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60
      3.3.8.3 脲变性对溶菌酶与白杨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60-61
  3.4 小结  61
  参考文献  61-64
第四章 杨梅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64-80
  4.1 前言  64
  4.2 实验部分  64-66
    4.2.1 仪器与试剂  64-65
    4.2.2 实验方法  65-66
  4.3 结果与讨论  66-77
    4.3.1 荧光光谱  66-67
    4.3.2 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67-69
    4.3.3 荧光寿命  69-70
    4.3.4 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70-72
    4.3.5 结合距离的确定  72-73
    4.3.6 杨梅素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  73-75
      4.3.6.1 同步荧光光谱  73-74
      4.3.6.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74
      4.3.6.3 圆二色谱  74-75
    4.3.7 酶活力的测定  75-76
    4.3.8 其他条件的影响  76-77
      4.3.8.1 pH 值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76
      4.3.8.2 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76-77
      4.3.8.3 脲变性对溶菌酶与杨梅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77
  4.4 小结  77-78
  参考文献  78-80
攻读硕士期间所完成的论文  80-81
致谢  81-82

相似论文

  1.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2.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3.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4.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5. 一些与生物相关分子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分析,X832
  6.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7.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8.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9.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10.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11. 丙酮酸、肌酸及丙酮酸肌酸对肉鸡氨基酸谱的影响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S831.5
  12.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13. 捻转血矛线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克隆、表达、酶活性分析及重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S852.7
  14. 铜、锌、硒对药用菊花产量和药效成分的影响,S567.239
  15.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6. 黄瓜土传枯萎病致病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S436.421
  17.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18.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19. 黍稷近红外测定方法及其抗氧化品质性状分析,S516
  20. 软枣猕猴桃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R284
  21. 八助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及其突变体的金属结合性质,Q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