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环境规划可达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作 者: 芦晓燕
导 师: 马民涛
学 校: 北京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城市环境规划 经济 社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X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环境规划作为调控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保护人类生存、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它担负着从整体上、战略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完整的规划应包括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现在我国城市环境规划的研究范围,只局限在规划的制定上,至于怎样促使规划实施、用什么手段实施,则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国的城市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制订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只有实事求是地具体实施所做出的环境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所做规划的“具体实施”在整个规划的生命周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是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实施规划,让规划在社会生活中变成现实才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本论文及其相关工作,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城市环境规划的相关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及其与其它规划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和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城市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城市环境规划的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和规划方案的生成、决策及实施管理。第二,在实际论文工作中,以《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案例,在阐述规划区环境自然概况基础上,以丰台区“十一五”期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历史数据为依据,对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通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对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区域声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测和趋势分析;最终确定了丰台区“十二五”时期的环境规划目标、规划方案制定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工作。第三,结合从经济学角度对环境规划决策期的政府、公众和规划师以及环境规划实施期政府、市场和公众的角色进行了认知分析,对案例规划目标可达性和方案可操作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我国目前城市环境规划存在着重末端轻源头、重工程治理轻综合治理、重政府轻市场和重专业轻社会的四大问题。最后在本论文全面工作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在环境规划实施中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城市环境规划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即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注重:“统筹考虑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环境保护牧羊犬的作用”、“建立健全环保产业化的制度环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通畅的途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1章 绪论  12-18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13
    1.1.1 问题的提出  12
    1.1.2 研究的意义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4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6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研究方法  14-15
    1.3.3 研究的技术方案  15-16
  1.4 本章小结  16-18
第2章 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属性  18-26
  2.1 城市环境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18-19
    2.1.1 城市环境规划的含义  18
    2.1.2 城市环境规划的作用  18-19
  2.2 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19-21
    2.2.1 区域性  19
    2.2.2 综合性  19
    2.2.3 整体性  19-20
    2.2.4 动态性  20
    2.2.5 信息密集  20
    2.2.6 政策性强  20
    2.2.7 自适应性  20-21
    2.2.8 广泛性和群众性  21
  2.3 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21-22
    2.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1
    2.3.2 系统原则  21
    2.3.3 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1
    2.3.4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21
    2.3.5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21-22
    2.3.6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22
  2.4 城市环境规划的层次结构  22-23
  2.5 城市环境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23-24
    2.5.1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23
    2.5.2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3-24
  2.6 本章小结  24-26
第3章 城市环境规划的相关理论  26-34
  3.1 环境承载力理论  26-28
    3.1.1 环境容量  26
    3.1.2 环境承载力  26-28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8-30
    3.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28-29
    3.2.2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9-30
  3.3 人地系统理论  30-31
    3.3.1 人地系统的内涵及其特征  30
    3.3.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耗散结构理论原理  30
    3.3.3 人地协调共生的机制响应  30-31
  3.4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1-32
    3.4.1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31-32
    3.4.2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2
  3.5 本章小结  32-34
第4章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34-48
  4.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37
    4.1.1 主要调查与评价内容  34
    4.1.2 主要调查与评价方法  34-37
  4.2 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37-39
    4.2.1 环境规划目标  37-38
    4.2.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38-39
  4.3 环境预测  39-45
    4.3.1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39-40
    4.3.2 环境污染的预测方法  40-45
  4.4 环境规划方案  45-47
    4.4.1 环境规划方案的类型  45-46
    4.4.2 环境规划方案的基本内容  46
    4.4.3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46-47
  4.5 本章小结  47-48
第5章 北京市丰台区环境规划实践  48-70
  5.1 总则  48-49
    5.1.1 规划范围和时限  48
    5.1.2 规划指导思想  48
    5.1.3 规划基本原则  48-49
    5.1.4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  49
  5.2 丰台区基本概况  49-51
    5.2.1 自然环境概况  49-50
    5.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0-51
  5.3 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51-58
    5.3.1 大气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51-53
    5.3.2 水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53-55
    5.3.3 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55-57
    5.3.4 固体废弃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57-58
    5.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8
  5.4 环境污染预测  58-65
    5.4.1 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58-60
    5.4.2 水环境污染预测  60-61
    5.4.3 声环境污染预测  61-65
  5.5 丰台区环境规划目标  65
    5.5.1 总体目标  65
    5.5.2 总量控制目标  65
    5.5.3 环境质量目标  65
  5.6 环境规划方案及保障措施  65-68
    5.6.1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65-66
    5.6.2 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66-67
    5.6.3 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67
    5.6.4 保障措施  67-68
  5.7 本章小结  68-70
第6章 城市环境规划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分析  70-86
  6.1 城市环境规划的可达性分析  70-76
    6.1.1 环境规划决策期的角色认知  70-74
    6.1.2 案例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74-75
    6.1.3 城市环境规划可达性中存在的问题  75-76
  6.2 城市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分析  76-83
    6.2.1 环境规划实施期的角色认知  77-81
    6.2.2 案例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分析  81-82
    6.2.3 城市环境规划可操作性中存在的问题  82-83
  6.3 本章小结  83-86
第7章 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可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86-94
  7.1 统筹考虑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86-87
    7.1.1 规划和发展的整合  86
    7.1.2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86-87
  7.2 发挥环境保护牧羊犬的作用  87-88
    7.2.1 以环境效益为导向优化产业空间配置  87-88
    7.2.2 以环境保护为手段推动企业技术革新  88
  7.3 建立健全环保产业化的制度环境  88-90
    7.3.1 加强政策与法律的引导作用  88-89
    7.3.2 完善环保产业的投融资体制  89-90
  7.4 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通畅的途径  90-93
    7.4.1 构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90-92
    7.4.2 确立公众参与主体地位  92-93
  7.5 本章小结  93-94
结论  94-96
参考文献  96-10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0-102
致谢  102

相似论文

  1.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2.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4.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5.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6.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7.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8.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9.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10.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1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1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3.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1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5.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16.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B842.6
  1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18.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19.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20.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21.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