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定方法研究

作 者: 钱园凤
导 师: 叶阳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茶学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发酵过程 物理指标 品质成分 决策树模型
分类号: TS27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和世界最早的红茶花色,也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随着出口与内销的博弈转换,近年来工夫红茶生产逐年攀升,产量不断扩大。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控制发酵进程,对稳定产品品质有重大意义。本实验以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为对象,通过不同发酵温度的实验,研究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物理、电化学指标、主要酶活性、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和发酵叶干燥样感官审评结果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一种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定的决策树模型。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不同发酵温度的实验,测定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发酵叶样的物理、电化学指标(pH、电导率、色泽),分析它们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发酵过程中,发酵叶冷泡、热泡pH均与发酵时间呈一个类似二次函数的关系,决定系数均达到90%以上;发酵叶的冷泡、热泡电导率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色差明亮度L值、黄蓝色度b值、色相Hab值呈现下降的变化规律,而色差红绿色度a值呈现上升的变化规律,发酵叶总色差Eab与发酵时间的关系类似一个二次函数,决定系数均达到90%以上。2、通过不同发酵温度的实验,研究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主要酶活性和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的动态变化。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先快速下降后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以儿茶素为主体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下,被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其含量一直降低;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茶褐素含量逐渐增加至稳定。3、通过对不同发酵温度实验的发酵叶物理、电化学指标,主要酶活性、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含量与发酵叶干燥样感官审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Hab值和EGCG含量与审评总分相关性最好;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EGCG含量、Hab值判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分类预测的正确率为92.3%。将此决策树模型应用到不同发酵温度的实验中,从发酵0.0h的样品开始,首个同时满足EGCG百分含量低于1和色相Hab值小于1的样品,即为发酵适度样品。由此可预测出处理1~4(发酵温度依次为24°C、26°C、28°C、30°C)的发酵适度时间分别是:4.0h、3.5h、3.0h、2.5h。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现状概述  11-14
    1.1.1 红茶发酵过程的化学基础  11-12
    1.1.2 红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  12-13
    1.1.3 红茶发酵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13-14
  1.2 红茶发酵程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6
    1.2.1 电化学传感技术法  14-15
    1.2.2 发酵指示仪的应用  15
    1.2.3 图像检测法  15
    1.2.4 电子鼻技术的运用  15
    1.2.5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5-16
  1.3 研究内容  16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17
第二章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物理、电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  17-28
  2.1 材料与方法  17-18
    2.1.1 试验材料  17
    2.1.2 试验设备和仪器  17
    2.1.3 试验方法  17-18
  2.2 结果与分析  18-26
    2.2.1 发酵叶茶汤 pH 值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18-21
    2.2.2 发酵叶茶汤电导率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21-22
    2.2.3 发酵叶固相色泽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2-26
  2.3 小结与讨论  26-28
第三章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28-39
  3.1 材料与方法  28-30
    3.1.1 试验材料  28
    3.1.2 试验设备和仪器  28
    3.1.3 试验方法  28-30
  3.2 结果与分析  30-37
    3.2.1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的活性变化  30-32
    3.2.2 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32-35
    3.2.3 红茶色素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35-37
  3.3 小结与讨论  37-39
第四章 基于 EGCG、Hab 的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定决策树模型分析  39-49
  4.1 材料与方法  39
    4.1.1 试验材料  39
    4.1.2 软件准备  39
    4.1.3 感官审评方法  39
  4.2 结果与分析  39-47
    4.2.1 发酵叶感官审评结果  39-42
    4.2.2 感官品质与物理、电化学指标,主要品质成分指标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42-44
    4.2.3 建立判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决策树模型  44-47
  4.3 小结与讨论  47-49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49-51
  5.1 实验总结  49
  5.2 展望  49-51
参考文献  51-56
致谢  56-57
作者简历  57

相似论文

  1. 酱油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研究,TS264.21
  2. 黄酒工业米浆水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TS262.4
  3. 基于改进PSO的发酵补料速率的优化控制,TQ920.6
  4. 基于DeltaV的青霉素发酵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TP273
  5. 发酵过程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TQ920.6
  6.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透明质酸分子量及含量快速检测研究,TQ920.1
  7. 玫瑰精油的提取、分析与应用研究,TQ654.2
  8. 蒙顶黄芽加工及品质成分变化的研究,S571.1
  9. 蒙顶名茶品质化学研究,S571.1
  10. 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TS262.6
  11. 普洱青茶的提质技术研究,TS272
  12. 茶园遮光效应及其对茶树光合作用和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S571.1
  13. 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TQ920.1
  1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发酵过程建模研究,TQ920.1
  15. 混合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在发酵过程建模中的应用研究,TQ920.1
  16. 面向发酵过程故障监测和质量预报的研究与应用,TQ920.6
  17. 啤酒酿造过程中嘌呤含量的变化研究,TS262.5
  18. 发酵温度对有效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S482.28
  19. 小波支持向量机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TQ920.6
  20. 发酵过程补料控制策略研究,TQ920.6
  21. 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研究及其在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应用,TQ920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饮料冷食制造工业 > > 各种茶 > 红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