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碳富Si-Al钢变形奥氏体的马氏体转变和纳米贝氏体制备

作 者: 张淼
导 师: 王天生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中碳合金钢 奥氏体变形 马氏体转变 低温贝氏体转变 纳米结构贝氏体 硬度
分类号: TG14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碳高硅钢在稍高于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的低温等温转变可形成由纳米厚度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组成的纳米贝氏体组织,具有高强度和塑韧性。但是高碳钢焊接性能差,限制了其作为结构钢的使用。本文以中碳合金钢做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过冷奥氏体进行预变形处理及随后的淬火与低温等温贝氏体转变处理,结合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过冷奥氏体预变形对Ms点、马氏体转变行为及贝氏体转变的影响规律,探究一种中碳钢纳米结构贝氏体组织的制备方法。中碳富Si-Al合金钢变形奥氏体淬火得到了板条状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过冷奥氏体压缩变形使Ms、马氏体板条厚度及晶格正方度减小,变体数减少,硬度增大。且随变形温度降低,Ms、板条厚度及晶格正方度减小,而硬度增大。与未变形奥氏体相比,奥氏体在900–300℃以0.01s-1速率变形50%使Ms点由294℃降低至268–200℃;马氏体板条厚度由409±15nm减小至310±4–52±9nm,硬度由756±9HV1.0增大至760±12–783±6HV1.0。随着奥氏体变形量增大,Ms点降低、马氏体板条厚度与变体数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硬度值增大。奥氏体在600℃以1s-1压缩10%–30%可以使Ms点降低到238–231℃,马氏体板条厚度减小到355±12–198±15nm,硬度减小到762±4–772±5HV1.0。随着奥氏体变形应变速率的降低,Ms点降低,马氏体板条厚度减小,硬度升高。奥氏体在300℃以0.01–1s-1的应变速率压缩变形50%,Ms点可降至200–228℃,马氏体板条厚度减小到115±10–50±4nm,硬度增加为774±8–783±12HV1.0。奥氏体变形降低Ms点可以使贝氏体转变温度显著降低。变形奥氏体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奥氏体变形使得贝氏体板条细化,转变动力学加快,硬度值升高。随着奥氏体变形温度降低,贝氏体板条厚度减小、变体数减少,转变速率越快,转变不完全度增加,硬度增高。奥氏体在300–900℃以1s-1速率变形50%等温转变得到贝氏体板条厚度为142±8nm–48±3nm,硬度为511±6–627±20HV1.0。随着奥氏体变形量的增加,贝氏体板条厚度减小,变体数减少,转变速度加快,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硬度提高。奥氏体在600℃以1s-1的应变速率压缩变形10%–30%后在250℃等温淬火,贝氏体板条厚度为115±9–76±5nm,硬度为578±6–592±5HV1.0。随着奥氏体应变速率的减小,贝氏体板条厚度减小,转变速度加快,硬度提高;奥氏体以0.01和1s-1的应变速率在300℃压缩变形在235℃等温淬火得到的贝氏体板条厚度为40±7和45±5nm,硬度约为655±16和645±10HV1.0。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1章 绪论  12-30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4
  1.2 纳米结构贝氏体研究现状  14-24
    1.2.1 高碳钢纳米贝氏体  14-19
    1.2.2 应力与应变作用下的贝氏体转变  19-24
  1.3 奥氏体变形对相变的影响  24-29
    1.3.1 奥氏体变形对铁素体转变的影响  24-25
    1.3.2 奥氏体变形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25-27
    1.3.3 奥氏体变形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27-29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29-30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30-34
  2.1 实验方法  30-31
    2.1.1 完全退火处理  30
    2.1.2 Ms点测定及马氏体转变  30-31
    2.1.3 等温贝氏体转变  31
  2.2 微观组织分析  31-32
    2.2.1 金相组织观察  31
    2.2.2 X-Ray 衍射结构分析  31-32
    2.2.3 透射电镜组织观察  32
  2.3 硬度测试  32
  2.4 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  32-34
第3章 未变形奥氏体的马氏体与贝氏体转变  34-42
  3.1 引言  34
  3.2 试验方法  34-35
  3.3 淬火马氏体  35-37
  3.4 等温淬火贝氏体  37-39
  3.5 等温淬火性能测定  39-41
  3.6 本章小结  41-42
第4章 形变奥氏体的马氏体转变行为  42-72
  4.1 引言  42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43
  4.3 奥氏体变形温度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43-53
    4.3.1 变形温度对 Ms点的作用  44-46
    4.3.2 变形温度对马氏体组织和结构的影响  46-52
    4.3.3 变形温度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  52-53
  4.4 奥氏体变形量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53-62
    4.4.1 变形量对 Ms点的作用  53-56
    4.4.2 变形量对马氏体组织和结构的影响  56-61
    4.4.3 变形量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  61-62
  4.5 奥氏体应变速率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62-70
    4.5.1 应变速率对 Ms点的作用  63-66
    4.5.2 组织演化与结构分析  66-69
    4.5.3 应变速率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  69-70
  4.6 本章小结  70-72
第5章 形变奥氏体的贝氏体转变及纳米贝氏体制备  72-101
  5.1 引言  72
  5.2 奥氏体变形温度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72-81
    5.2.1 变形温度对贝氏体组织与结构的影响  72-79
    5.2.2 动力学分析  79-80
    5.2.3 变形温度对贝氏体硬度的影响  80-81
  5.3 奥氏体高温变形再结晶再低温变形对贝氏体转变行为的影响  81-87
    5.3.1 微观组织观察  82-85
    5.3.2 动力学分析  85-86
    5.3.3 硬度测定  86-87
  5.4 奥氏体变形量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87-94
    5.4.1 变形量对贝氏体组织与结构的影响  88-92
    5.4.2 动力学分析  92-93
    5.4.3 变形量对贝氏体硬度的影响  93-94
  5.5 奥氏体应变速率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94-100
    5.5.1 应变速率对贝氏体组织与结构的影响  95-98
    5.5.2 动力学分析  98-100
    5.5.3 应变速率对贝氏体硬度的影响  100
  5.6 本章小结  100-101
结论  101-103
参考文献  103-11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111-112
致谢  112-113
作者简介  113

相似论文

  1.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2. 20#钢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及其性能研究,TQ153
  3. 枇杷果实采后品质变化及硬度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4. 内衣人台的雏形设计,TS941.2
  5. 小麦籽粒硬度相关基因分子鉴定及PINA蛋白缺失分子机制研究,S512.1
  6. 木质素与多头切花菊弯颈及蚜虫抗性的相关性研究,S682.11
  7. 钨对等离子熔覆耐磨复合层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TG174.4
  8. 自生碳化物增强高锰钢耐磨堆焊材料的研究,TG42
  9. 强流脉冲电子束对6063铝合金化学镀的影响和YG8合金改性研究,TQ153.1
  10. 露地和大棚条件下不同番茄品系的性状表现与相关分析,S641.2
  11. 三种义齿软衬材料粘结强度及硬度的实验研究,R783.6
  12. 不锈钢表面磁控溅射制备硬质复合膜,TG174.44
  13. 连铸结晶器用铜合金的高温疲劳及热疲劳行为研究,TG146.11
  14. 纺织用钢领组织与高性能的研究,TG142.1
  15. 水泥混上海软弱黏性土性状试验研究,TU411
  16. 小麦籽粒硬度基因Pin的RNAi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S512.1
  17. 磁控溅射制备B-C-N薄膜及其表征,O484.1
  18. 脉冲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53
  19. 不锈钢表面NiTi合金涂层的制备,TG174.44
  20. 导电辊用Ni基合金镀层的电沉积制备与性能研究,TQ153.15
  21.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与工业应用,TQ6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金属材料 > > 钢的组织与性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