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表面接枝纳米SiO2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作 者: 姚明
导 师: 杜楠
学 校: 南昌航空大学
专 业: 材料工程
关键词: 碳纤维 化学接枝 硅烷偶联剂 纳米二氧化硅
分类号: TB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碳纤维(CF)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导电、减震、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地用作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在国防军工和民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未经处理的碳纤维表面惰性大,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性差,限制了CFRP复合优异性能的发挥。针对CF与树脂基体界面粘结性差这一问题,本文利用表面接枝纳米SiO2的方法对T300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期提高CF/环氧树脂(E51)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然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SiO2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纳米SiO2的分散状态以及偶联剂改性结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2粒径分布均匀,均在50-60nm左右且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出现;KH560改性纳米SiO2的最佳改性工艺为SiO2浓度为4%,KH-560浓度为2%,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h。2.采用偶联剂间的交叉反应在碳纤维表面进行了纳米SiO2的接枝,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手段对接枝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偶联剂交叉法能够在碳纤维表面均匀的接枝一定量的纳米SiO2粒子,最佳接枝条件为:SiO2浓度为4%,改性温度为100℃,改性时间为4h时,此时接枝率为8.09%;TG分析结果表明接枝纳米SiO2粒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碳纤维的分解温度。3.分别采用改性前后的CF制备了CF/E51复合材料。通过单丝拉伸强度测试、复丝拉伸强度测试、单丝拔出测试、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接枝前后CF自身力学性能的变化、CF/E51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以及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的变化。并通过SEM观察研究了接枝前后C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研究结果如下:接枝导致CF单丝强度下降了13.80%,而复丝拉伸强度却随着SiO2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接枝率的增大其提高趋势减缓。SEM及三维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后碳纤维表面覆盖了一定量的纳米SiO2粒子,表面粗糙度大大增加。接枝后CF/E51复材的界面结合力得到显著提高,其IFSS至少提高46.8%。CF/E51复材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都因CF表面接枝SiO2粒子后与基体树脂间界面结合性能的改善而得到提高。其中,CF/E51复材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4%,弯曲强度提高了27.22%。接枝的纳米SiO2粒子对CF表面的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空气中气体,减小其对碳纤维表面的氧化刻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碳纤维的耐高温氧化性能。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第1章 绪论  9-25
  1.1 引言  9
  1.2 碳纤维概述  9-13
    1.2.1 碳纤维的结构  9-11
    1.2.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现状  11-12
    1.2.3 碳纤维复合材料  12-13
  1.3 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研究现状  13-19
    1.3.1 电化学氧化  13-14
    1.3.2 等离子体处理法  14-15
    1.3.3 气液双效法  15
    1.3.4 表面电聚合  15-16
    1.3.5 溶胶-凝胶法  16-17
    1.3.6 化学接枝改性  17
    1.3.7 电子束(EB)改性  17-19
  1.4 偶联剂改性碳纤维的研究现状  19-23
    1.4.1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  19-20
    1.4.2 偶联剂作用机理  20-22
    1.4.3 偶联剂在碳纤维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22-23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23-25
第2章 纳米二氧化硅的合成及表面改性  25-32
  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5-26
  2.2 试验内容  26
    2.2.1 纳米 SiO_2的合成  26
    2.2.2 纳米 SiO_2表面改性  26
    2.2.3 样品的测试表征  26
  2.3 结果与讨论  26-31
    2.3.1 纳米 SiO_2的透射电镜(TEM)图像  26-27
    2.3.2 纳米 SiO_2的红外光谱表征  27-28
    2.3.3 纳米 Si O2的表面改性条件优化  28-31
      2.3.3.1 纳米 SiO_2用量的确定  28
      2.3.3.2 KH-560 浓度范围的确定  28-29
      2.3.3.3 改性温度的确定  29
      2.3.3.4 改性时间范围的确定  29-30
      2.3.3.5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  30-31
  2.4 本章小结  31-32
第3章 碳纤维表面接枝  32-43
  3.1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设备  32-33
  3.2 碳纤维的表面接枝  33
    3.2.1 碳纤维(CF)的表面处理  33
    3.2.2 碳纤维表面接枝纳米 SiO_2  33
  3.3 表征方法  33-34
  3.4 结果与讨论  34-39
    3.4.1 碳纤维表面处理  34-35
    3.4.2 碳纤维表面接枝 SiO_2条件的选择  35-37
    3.4.3 正交实验探究最佳接枝条件  37-39
  3.5 接枝碳纤维的表征  39-41
  3.6 本章小结  41-43
第4章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3-59
  4.1 热压成型工艺流程  43-44
  4.2 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44-48
    4.2.1 碳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测试分析  44
    4.2.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  44-46
    4.2.3 单丝抽出实验  46
    4.2.4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测试  46-48
    4.2.5 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测试  48
  4.3 结果与讨论  48-57
    4.3.1 碳纤维单丝拉伸性能  48-49
    4.3.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  49-50
    4.3.3 接枝对复合材料IFSS的影响  50-52
    4.3.4 接枝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52-54
    4.3.5 复合材料断口形貌  54-55
    4.3.6 接枝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55
    4.3.7 抗氧化性能测试  55-57
  4.4 本章小结  57-59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9-61
  5.1 结论  59-60
  5.2 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65
论文发表情况  65-66
致谢  66-67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纳米LaFeO3的可控合成及其与TiO2桥联复合光催化剂建构,O643.36
  3.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TB332
  4. 不同树脂粘结剂及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R783
  5.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研究,TB383.1
  6. 碳纤维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O643.36
  7. 碳纤维增强铝基泡沫材料的动力学基础和制备工艺研究,TB383.4
  8. 导电纤维纺织结构温度/应变传感性能的研究,TS105.11
  9. 钴酞菁/活性碳纤维电催化降解染料的研究,X791
  10. 活性碳纤维负载钴酞菁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研究,X50
  11. 热塑性复合材料湿法浸渍过程中纤维的分散及其评价,TB332
  12. 涂碳纤维导电针织物的传感性能研究,TS186
  13. 纳米碳纤维的微结构及表面性质与其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内在规律研究,TM911.4
  14. 梁顶外侧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梁的承载力分析,TU375.1
  15. 碳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16. 粉煤灰纤维改性及其造纸中纸张抗张强度增强的研究,TS71
  17. 丙烯腈与衣康酸二元共聚物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能研究,TQ340.6
  18. PANI-SiO2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2
  19.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2
  20. 聚酰胺酸改性环氧树脂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TB332
  21. 炭黑表面接枝改性及其研究,TQ127.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复合材料 > 非金属复合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