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萃取—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的研究

作 者: 耿刚强
导 师: 李文先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化学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氧化铈    
分类号: O61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由于灵敏度高,用样量少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常用来分析痕量元素,但是对于高纯稀土中的非稀土杂质测定,由于稀土基体的干扰,使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根据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形成络合物,而不与稀土元素等作用的特点,采用APDC作络合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作萃取溶剂,分离、富集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高纯氧化铈中的铜、铅、镍、铬。详细探讨了萃取条件(APDC的用量、酸度、相比,干扰离子)和测定条件(原子化温度、灰化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元素最佳测定条件分别为:铜(3 mlAPDC,pH=3,相比为6:1,灰化温度为1200℃,原子化温度为2000℃)、铅(2 mlAPDC,pH=3,相比为6:1,灰化温度为850℃,原子化温度为1600℃)、镍(3 mlAPDC,pH=3,相比为5:1,灰化温度为1100℃,原子化温度为2300℃)、铬(3 mlAPDC,pH=3,相比为6:1,灰化温度为1500℃,原子化温度为2300℃)。对高纯氧化铈样品的实际测定,取得满意结果,标准曲线在0-0.06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对标准偏差(n=10)为3.09%-9.72%,试样加标回收率分别为:铜(98.63%-100.44%);铅(98.03%-100.78%);镍(99.71%-100.40%);铬(96.57%-98.31%)。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一、前言  8-12
二、实验部分  12-39
  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14
    1.1  12
    1.2 主要仪器参数  12-13
    1.3 缓冲溶液配制  13
    1.4 试验方法  13-14
  2. 结果与讨论  14-39
    2.1 实验条件研究  14-31
      2.1.1 APDC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14-18
      2.1.2 酸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18-21
      2.1.3 相比对吸光度的影响  21-24
      2.1.4 常见干扰离子的影响  24-25
      2.1.5 灰化温度的选择  25-28
      2.1.6 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28-31
    2.2 样品分析  31-39
      2.2.1 样品处理  31
      2.2.2 工作曲线的绘制  31-35
      2.2.3 测定结果  35-38
      2.2.4 精密度实验  38
      2.2.5 准确度实验  38-39
三、结束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电流及电场对结晶器铜板上电镀镍及其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TQ153.2
  2. 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TQ153.14
  3. Reline室温离子液体中锌钴和锌镍合金的电沉积研究,TQ153.1
  4.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4
  5. 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4
  6.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7. 铜渣焙烧改性的实验研究,X758
  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研究,S153
  9.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0.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11. 镉、铬及铅在日本无刺楤木中积累、分配及其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S792
  12.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13. 用于铜、锌或铁离子检测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O621.3
  14.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15. 脐血铅、初乳铅与0-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研究,R179
  16. 铜污染区的外生菌根菌群体多样性特征调查及外生菌根菌对尾砂矿区树木幼苗定植和生长的影响,X173
  17. 预阳极化超薄碳糊膜电极的构建及应用研究,O657.1
  18.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19. 微晶蒽固相萃取与光谱法联用分离富集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X832
  20.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21. 不同的pH值和作用时间对镍钛丝机械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影响,R783.5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第Ⅲ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镧系元素(稀土元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