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山井田煤层赋存特征及松软顶板带预测

作 者: 石永宏
导 师: 侯恩科
学 校: 西安科技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安山井田 煤层赋存特征 变化原因 构造演化 松软顶板带
分类号: P61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庙哈孤矿区安山井田主采煤层埋藏较浅、地表沟谷切割严重、断裂构造发育,研究该井田煤层赋存特征和软弱难支护顶板带分布范围对于该井田主采煤层采掘工作面布置和巷道支护、顶板管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区域构造演化方面阐明了聚煤期前后构造运动特征和沉积构造演化过程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延安组煤系地层赋存的控制。根据可采性指数(Km)与煤厚变异系数(S)两项指标定量评价了各主采煤层的稳定性;在绘制煤层厚度等值线图与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各主采煤层的厚度及其分布变化特征和赋存深度变化特征;依据钻孔柱状图所揭示的岩性组合特征,将主采煤层顶板岩层结构类型大致分为正常基岩顶板、正常基岩加风化基岩顶板、风化基岩顶板和松散层顶板四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各煤层顶板岩层结构类型分布图。根据主采煤层厚度变化及其直接顶板岩性发育等特征,对各主采煤层顶板沉积期古河流冲刷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井田东北部4-2号煤层由于顶板沉积期古河流冲刷使得煤厚小于0.8m,井田东部5-2号煤层不可采区可能存在一条北东向的古河流冲刷带。井田内煤系地层的赋存受F1、F2和F5正断层影响,使北部地堑带延安组煤系地层保存较完整,南部断层上升盘仅保留延安组第一段中下部含煤段。通过构造演化分析,认为研究区正断层可能形成于古近纪始新世至中新世时期。探讨了风化剥蚀作用对主采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认为延安组地层形成后主要经受了新生代静乐组沉积前风化剥蚀作用和静乐组沉积后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而使煤层总体上在北部地堑区保存层数较多但分布不连续,在南部单斜区保存层数较少且分布不连续。通过对钻孔部位各煤层顶板岩层结构类型的分析和对部分无钻孔沟谷地带煤层之上正常基岩厚度的预测,综合分析编制了各煤层松软顶板带分布预测图,为采掘工程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1 绪论  7-16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7-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2
    1.2.1 煤层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9-10
    1.2.2 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0-12
    1.2.3 榆神府矿区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现状  12
  1.3 研究内容  12-13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6
    1.4.1 研究方法  13-14
    1.4.2 技术路线  14-16
2 区域地质  16-26
  2.1 区域地层  16-18
  2.2 区域构造  18-19
  2.3 区域构造演化  19-24
    2.3.1 区域构造特征  19-21
    2.3.2 区域含煤地层沉积演化  21-24
  2.4 本章小结  24-26
3 研究区地质  26-33
  3.1 地层  26-28
    3.1.1 井田地层  26
    3.1.2 含煤地层  26-28
  3.2 构造  28-30
  3.3 水文地质条件  30-32
    3.3.1 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系  30
    3.3.2 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30-31
    3.3.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1-32
  3.4 本章小结  32-33
4 煤层赋存特征  33-55
  4.1 煤系地层的含煤性及稳定性  33-36
  4.2 主采煤层的厚度及其分布变化特征  36-41
  4.3 主采煤层赋存深度特征  41-46
  4.4 主采煤层顶板岩层结构变化特征  46-54
    4.4.1 煤层顶板岩层结构类型  46-48
    4.4.2 各煤层顶板岩层结构类型及分布  48-54
  4.5 本章小结  54-55
5 煤层赋存变化原因分析  55-73
  5.1 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对主采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  55-62
    5.1.1 2~(-2)号煤层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分析  55-56
    5.1.2 3~(-1)号煤层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分析  56-57
    5.1.3 4~(-2)号煤层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分析  57-58
    5.1.4 5~(-1)号煤层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分析  58-59
    5.1.5 5~(-2) 上号煤层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分析  59-61
    5.1.6 5~(-2)号煤层沉积期古河流冲刷分析  61-62
  5.2 构造对主采煤层赋存的控制  62-68
    5.2.1 断层对煤层赋存的控制  63
    5.2.2 沉积构造演化对煤层赋存的控制  63-68
  5.3 风化剥蚀作用对主采煤层赋存的控制  68-72
  5.4 本章小结  72-73
6 煤层松软顶板带预测  73-79
  6.1 煤层松软顶板带预测依据  73
  6.2 各主采煤层松软顶板带预测  73-78
  6.3 本章小结  78-79
7 结论与展望  79-81
  7.1 结论  79-80
  7.2 展望  80-81
致谢  81-82
参考文献  82-85
附录  85

相似论文

  1. 歧口凹陷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研究,P736.1
  2. 四川宁南骑骡沟铅锌矿床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P612
  3. 国内灾难新闻报道的新变探析,G212
  4. 《洛阳春》在韩国的变化研究,J609.312
  5. 中国外贸三甲省(市)的变化及其原因、趋势分析,F752
  6.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P597
  7. 珠峰自然保护区湿地空间分布与退化原因研究,X37
  8. 松辽盆地中部断陷期构造演化与地壳伸展,P618.13
  9. 耿定向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探析,K248
  10. 武川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F301
  11. 内蒙古滦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F301
  12. 日本神户六甲山石英闪长岩~(40)Ar-~(39)Ar定年和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597.3
  13. 西秦岭月照-琵琶寺地区变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588.1
  14.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关系,P618.13
  15. 中国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探析——以改革开放后为主,D820
  16. 专利实用性条件研究,D913
  17. 滇东南老君山变质核杂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初步研究,P59
  18. 中古启文研究,I206.2
  19. 沙陀突厥对唐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K242
  20. 汉语社交称谓的变化及其成因探究,H030
  21. 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