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末次间冰期以来赣北鄱阳湖地区风沙—风尘体系研究

作 者: 张智
导 师: 贾玉连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砂山砂 黄土 末次冰期 粒度分析 元素分析 风沙—风尘体系
分类号: P5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末次间冰期以来,长江中游特别是赣北鄱阳湖地区砂山、黄土发育。关于这两套地层研究成果众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鄱阳湖地区黄土状土与长江下游(安徽、南京等地)黄土之间的差别关注较少;2)长江中游地区砂山砂与其下风向的黄土之间空间联系在以往研究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3)鄱阳湖地区黄土物源(远源?、近源?)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经过多次详细野外踏勘,选择鄱阳湖东北缘定山、太平为研究区,沿现代冬季风方向设置断面(定山-太平断面),大致均匀布置砂山、黄土剖面6个,共采集砂山砂和黄土样品80个用于粒度和元素测试。另外,为进行对比研究,在南京附近泰山新村、燕子矶选取了两个下蜀黄土剖面,采集黄土样品52个用于粒度分析。经详细的粒度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貌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粒度分析表明,定山-太平断面黄土粒度相和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的河流沉积明显不同而与典型的风成黄土极为相似,揭示其成因为风成。2、元素分析揭示,定山-太平断面黄土,P、Na、Ca等元素表现出明显的亏损特点,而Ti、Fe等表现为残留富集;整个断面风化强度中等,正朝着脱K,去Si,富Al趋势发展,主要元素的迁移顺序如下:Ca>P>Na>Mg>Mn>K>Si>Al>Fe3+>Ti;与黄土高原及长江中下游的黄土相比,风化强度存在如下关系:洛川黄土<南京镇江黄土<定山太平断面黄土<<安徽宣城风成红土。3、粒度频数曲线及稳定元素(K、Al、Ti、Zr)散点图显示,鄱阳湖地区砂山砂与黄土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同源异相沉积;它们均来自于长江河谷、漫滩,是在强烈的区域冬季风侵蚀及颠扬搬运,而在下风方向上堆积而成的两个粗-细端元,为区域风沙—风尘体系组分。因此,鄱阳湖地区的黄土,明显不同于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下游宁镇山地及安徽宣城地区的黄土,具有显著的区域来源,是冰期条件下鄱阳湖地区区域环境恶化的佐证,是处在北-中亚热带的赣北鄱阳湖地区响应东亚季风系统演化的结果。本研究为南方第四纪黄土、红土的演化奠定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对南方第四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5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7-13
    1.1.1 长江流域黄土研究进展  7-11
    1.1.2 长江中游地区砂山研究进展  11-13
  1.2 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  13-15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15-22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5-16
  2.2 野外工作简介  16-21
  2.3 实验方法  21-22
    2.3.1 粒度测试  21
    2.3.2 元素测试  21-22
3 赣北鄱阳湖地区砂山—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2-31
  3.1 粒度揭示的黄土成因  23-26
    3.1.1 粒度象图对 D-D 断面黄土成因的指示  23-24
    3.1.2 D-D 断面粒度参数对成因的指示  24-26
  3.2 粒度揭示的区域风沙—风尘体系  26-30
    3.2.1 定山-太平断面砂山砂—黄土的粒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26-28
    3.2.2 定山-太平断面各沉积相粒度参数及其意义  28-29
    3.2.3 定山-太平断面各沉积相粒度频数曲线特征及其意义  29-30
  3.3 结论  30-31
4 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39
  4.1 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化学风化特征  32-36
    4.1.1 数据结果分析  32-33
    4.1.2 化学风化强度  33-35
    4.1.3 元素迁移序列  35-36
  4.2 赣北鄱阳湖地区砂—黄土稳定元素对其物源的指示  36-38
  4.3 结论  38-39
5 讨论与结论  39-43
  5.1 讨论  39-41
  5.2 结论  41-43
6 问题与展望  43-45
  6.1 存在问题  43
  6.2 展望  43-45
参考文献  45-51
致谢  51-52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2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海水珍珠染色机理及染色工艺优化研究,TS933.23
  3.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4. 论刘文西中国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J212
  5. 黄土高原天然辽东栎群落特征及林窗对林下更新的影响,S718.5
  6.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特征及天然化发育,S793.3
  7. 面朝黄土,背负青天,I206.6
  8. 皮肤纹理图像特征的提取与分析,TP391.41
  9. 化探方法模块组合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P624
  10. 面朝黄土,北负青天,I207.42
  11.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尺度效应分析,P901
  12. 回归旧路抑或继续求索—由张艺谋电影文本改编之路浅析第五代电影创作之走向,J905
  13. 坡地枣树根系分布及其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研究,S665.1
  14.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水肥调控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S513
  15. 元宝山露天煤矿3~#线黄土基底排土场稳定性分析,TD824.8
  16. 应用田口方法改善液晶显示器漏光现象,U463.6
  17. 利用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动力特性并初步探讨其结构损伤,P642.131
  18. 含水量和应力状态对晋西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P642.131
  19. 三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P532
  20. 黄土边坡与抑制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TU43
  21. 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