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

作 者: 李龙姣
导 师: 龚新蜀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联动发展 城市群
分类号: F29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城市群联动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寄托在城市群联动发展中。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城市群成为区域内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心。2000年,新疆提出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以此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核心经济发展区域,更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带。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乌昌经济区为核心,以城镇组群和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从城市群概况和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方面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城市群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区域资源禀赋的联动性、产业分布的差异性等优越的现实基础,可以为城市群经济的联动发展提供支撑。其次,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该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将城市群划为三个经济圈,然后分别对城市群人口地理概况、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区域联动性方面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分析得出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存在整体实力不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力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科技水平差距大等问题。然后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构想与发展思路。从对国内外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得出对该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具体启示;以使该城市群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为联动发展总体构想;以成为经济建设的增长极、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实现全方位的空间整合为目标;以基础设施的整合、空间体系建设、产业联动发展、科技教育的互补和合作等方面阐述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具体思路。最后,提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联动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全面进行城市体系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的城市群产业联动、加强政府职能来提出该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第一,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将该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三类,按照经济发展以强带弱形成经济联动发展的三个经济圈,即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城市的第一经济圈、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城市的第二经济圈和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城市的第三经济圈,在圈内联动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群的整体联动来解决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小等问题。第二,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各县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分析得出,各县市经济发展相差悬殊,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第一经济圈经济发展较快,而第二和第三经济圈发展结构单一,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发展。第三,通过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得出,乌鲁木齐市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其他各县市的经济联系量普遍高于与疆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量,说明该城市群区域联动性非常紧密,可以发挥有效的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14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1-13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14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5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6
    1.4.1 研究方法  15-16
    1.4.2 技术路线  16
  1.5 论文创新之处  16-17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17-24
  2.1 城市群的概念  17
  2.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界定  17
  2.3 城市群研究的相关理论  17-20
    2.3.1 增长极理论  17-18
    2.3.2 中心地理论  18-19
    2.3.3 点轴——网络开发理论  19
    2.3.4 弗里德曼的城市群理论  19-20
  2.4 区域联动与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20-24
    2.4.1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20-21
    2.4.2 区域联动与协调发展模式理论  21-24
第三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  24-31
  3.1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总体概况  24-26
    3.1.1 区位条件  24-25
    3.1.2 自然资源禀赋  25
    3.1.3 社会经济发展  25-26
  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的基本概况  26-28
  3.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  28-31
    3.3.1 国家战略背景  28
    3.3.2 基础设施的整体性  28-29
    3.3.3 区域资源禀赋的联动性  29
    3.3.4 产业分布的差异性  29-31
第四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31-49
  4.1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水平比较分析  31-37
    4.1.1 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水平指标体系的确立  31-33
    4.1.2 联动发展总体水平分析方法  33-35
    4.1.3 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水平比较分析  35-37
  4.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人口地理概况分析  37
  4.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发展能力分析  37-44
    4.3.1 经济规模  37-40
    4.3.2 经济增长速度  40-42
    4.3.3 三次产业结构  42-43
    4.3.4 经济效益的比较  43-44
  4.4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44-47
    4.4.1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44-45
    4.4.2 科技创新能力  45-46
    4.4.3 人力资源开发  46-47
  4.5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区域联动性分析  47-49
第五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49-53
  5.1 经济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实力不强  49
  5.2 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49
  5.3 中心城市辐射力小  49-50
  5.4 产业结构不合理  50-51
  5.5 教育与科技水平差距大  51
  5.6 交通运输体系不够完善  51-53
第六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构想与发展思路  53-59
  6.1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启示  53-55
    6.1.1 国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53
    6.1.2 国内城市群发展经验  53-54
    6.1.3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启示  54-55
  6.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总体构想  55
  6.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目标  55-56
    6.3.1 参与与其他城市群的合作,使之成为西部经济建设的增长极  55-56
    6.3.2 参与西部地区良性竞争,使之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6
    6.3.3 促进城市间内外联动,实现全方位空间整合  56
  6.4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思路  56-59
    6.4.1 基础设施的整合  56-57
    6.4.2 城市群的空间体系建设  57
    6.4.3 产业的联动发展  57-58
    6.4.4 科技教育方面的互补和合作  58
    6.4.5 共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58
    6.4.6 实现城市群可持续的联动发展  58-59
第七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59-64
  7.1 联动建设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  59
  7.2 全面进行城市体系建设  59-60
    7.2.1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打造联动发展的城市群  59-60
    7.2.2 发展城市群内部三个经济圈,构建紧密联动群  60
    7.2.3 整合外围,大力发展小城市  60
  7.3 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形成城市群产业联动  60-62
    7.3.1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联动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61
    7.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联动发展要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61-62
    7.3.3 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要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62
  7.4 加强政府职能,促进城市群联动发展  62-64
    7.4.1 拓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62
    7.4.2 加强政府对城市群体系规划和监管职能  62-63
    7.4.3 发挥政府对区域联动的调节作用  63
    7.4.4 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完善市场机制  63-64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64-65
  8.1 主要结论  64
  8.2 研究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67
致谢  67-68
作者简介  68-69
导师评阅表  69

相似论文

  1. 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F127
  2. 数字化技术在长株潭绿心生态规划中的应用研究,X37
  3. 西咸交通一体化问题研究,U12
  4.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5. 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研究,F327
  6.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F299.27
  7. 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分形研究,F299.27
  8.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沿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9. 珠三角城市群环境问题治理政策研究,X-01
  10.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X321;F224
  11. 山东半岛城市群公路网规划研究,U412.1
  12. 马鞍山制造业物流发展研究,F259.2
  13. 城市群交通系统规划研究,U12
  14. 安徽沿淮城市群小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F224
  15. 基于SD模型的呼包鄂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综合研究,X24
  16.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C912.81
  17. 广佛同城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作为研究,F572
  18. 长株潭城市群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C912.81
  19.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与布局现状的研究,G812.4
  20. 海西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城市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