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研究

作 者: 赵明
导 师: 徐飞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杰出科学家 认可机制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竞争
分类号: G3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理论为指导,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杰出科学家的认可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科学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竞争、交流、合作的机制在发生作用的过程。本文在对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发展演化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科学计量方法对中国杰出科学家认可形式的发展历史及其竞争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中国的院士制度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这两大国家认可形式相互关联性为线索,结合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我国杰出科学家两大国家认可形式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由此尝试提出改进完善我国科学建制和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运行模式和应对措施。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首先,本文依据卡尔纳普、波普尔和库恩等科学哲学理论,探索了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哲学认识论来源,然后分析并解读了默顿科学规范的结构、科学社会学奖励系统理论以及杰出科学家社会分层理论和累积优势理论等,提出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中规范理论的本质是保障杰出科学家竞争、交流和合作机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科学创新的竞争,而科学奖励系统理论是对杰出科学家竞争力认可的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杰出科学家国家认可机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性,指出由于科学技术的竞争、交流和合作而导致杰出科学家的社会分层,科学奖励制度对于学术竞争、促进科学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累积优势,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本文探索了世界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发展历程,指出这一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在早期科学技术发展阶段,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产生了科学技术。由于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也显示出宗教和神话色彩,在古希腊时期,表现为“哲学思辨式”的科学,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表现为应用性的技术科学,在后来则表现为“经验试错式”的科学,由于缺乏科学发展的社会竞争机制,科学技术也没有产生持续的竞争、交流和合作机制,所以这种科学生产方式发展缓慢;小科学阶段前期,伽利略用数理逻辑和观察实验相结合的科学生产方式创立了现代科学,随着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科学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得到发展,而资本主义制度和工商业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竞争,带动了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发展;随着法国科学院和建立和德国大学的创立,科学家逐步实现了职业化,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在大科学阶段,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和社会竞争互动作用下,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文章还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文章对我国杰出科学家的两大认可形式—一院士制度和国家科学奖励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其问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政策建议。总之,本文立足于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分析,以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性为出发点,系统考察了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重点对中国的院士制度和国家科学奖励制度这两大国家认可形式及其关联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指出了中国杰出科学家国家认可机制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为如何建立一个理性的科学建制和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提供了基于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为支撑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导论  13-19
  0.1 关于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研究背景  13-15
  0.2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目标、意义和基本内容  15-19
    0.2.1 本文研究的方法  15-16
    0.2.2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6-17
    0.2.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7-19
第1章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理论探索  19-45
  1.1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相关概念辨析  19-21
  1.2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理论探索  21-38
    1.2.1 杰出科学家认可的科学哲学分析  21-27
    1.2.2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研究的科学社会学理论  27-38
  1.3 国内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相关研究述评  38-44
    1.3.1 科技奖励学与院士制度研究  38-42
    1.3.2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个案研究和科学史研究  42
    1.3.3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理论研究  42-44
  本章参考文献  44-45
第2章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历史发展  45-83
  2.1 科学发展早期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  45-56
    2.1.1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科学技术  45-47
    2.1.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  47-52
    2.1.3 中世纪的科学技术与宗教  52-53
    2.1.4 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  53-56
  2.2 小科学时期杰出科学家的国家认可机制探索  56-70
    2.2.1 英国皇家学会与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  57-64
    2.2.2 法国科学院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  64-67
    2.2.3 德国大学与杰出科学家职业定位的关系  67-70
  2.3 大科学时代的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  70-76
    2.3.1 美国早期的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  70-71
    2.3.2 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  71-74
    2.3.3 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国科学技术建制  74-76
  2.4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76-81
    2.4.1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三大特点  76-77
    2.4.2 科学中心转移的三大特点与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关系  77-81
  本章参考文献  81-83
第3章 杰出科学家国家认可的两大形式及其关系概述  83-105
  3.1 院士制度及其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  83-92
    3.1.1 西方主要国家院士制度现状概述  83-91
    3.1.2 院士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科学家的认可机制简析  91-92
  3.2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及其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  92-96
    3.2.1 科技奖励制度概述  92-95
    3.2.2 科技奖励制度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95-96
  3.3 两大认可形式的关联及其互动关系  96-104
  本章参考文献  104-105
第4章 中国两院院士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  105-125
  4.1 中国两院院士制度发展历程回顾  106-117
    4.1.1 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回顾  106-116
    4.1.2 中国工程院发展历史回顾  116-117
  4.2 中国科学院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  117-121
    4.2.1 中国科学院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概述  118-119
    4.2.2 中国科学院对杰出科学家的学术认可过程  119-121
  4.3 中国工程院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  121-124
    4.3.1 中国工程院对杰出科学家的群体认可机制概述  122
    4.3.2 中国工程院对杰出科学家的学术认可过程  122-124
  本章参考文献  124-125
第5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对杰出科学家的认可机制  125-135
  5.1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基本制度概述  125-127
  5.2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的地位及其科学社会学意义  127-128
  5.3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与民间科学技术奖励的关系  128-131
    5.3.1 民间科学技术奖励概述  128-130
    5.3.2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中国民间科学技术奖励的相关性分析  130-131
  5.4 国内外重大科学技术奖励和对杰出科学家认可的差异及其影响  131-135
第6章 中国杰出科学家两大认可形式的相关性研究  135-171
  6.1 中国杰出科学家国家认可机制的历史发展  135-150
    6.1.1 民国前后杰出科学家国家认可机制的历史发展  135-138
    6.1.2 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发展  138-150
  6.2 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相关性研究  150-161
    6.2.1 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历时考察及联动关系  150-156
    6.2.2 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比较  156-161
  6.3 中国工程院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相关性分析  161-170
    6.3.1 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度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历时考察及联动关系  161-166
    6.3.2 中国工程科技专家的两大国家认可形式比较  166-170
  本章参考文献  170-171
第7章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171-191
  7.1 两院院士制度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71-178
  7.2 国内外科学家分层认可机制中的竞争力对比和结论  178-182
  7.3 杰出科学家认可机制的科学社会学本质  182-186
  7.4 各种创新突破的体制化保障  186-188
  7.5 中国科技发展的体制规范与对策建议  188-190
  本章参考文献  190-191
参考文献  191-199
致谢  199-20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01

相似论文

  1. 超声处理RTM成型酚醛/乙醇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吸附,TB332
  2.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3. 北京地区自主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比较研究,F426.86
  4. 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S859.84
  5.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6. 东辰集团市场营销策略研究,F274
  7. BHF公司营销战略优化研究,F274
  8. 基于多层WSN结构的非均匀簇路由协议研究,TP212.9
  9. 天津中远物流(天荣)公司业务流程优化与对策分析,F552
  10. 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机制研究,F284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2.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法律规制研究,D922.294
  13. 川陕渝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F224
  14. E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发展战略研究,F426.6
  15. 海外归国人才加盟对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F276.5
  16. 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F276.44
  17. 金昌市水电工程局基于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F426.61;F426.91
  18. 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研究,D922.294
  19. 甘肃联通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F626
  20. 基于空间竞争的温泉度假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F592.7
  21. 论《反垄断法》中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D922.29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