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研究

作 者: 苗连琦
导 师: 蔡春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监控机理 行权痕迹 权力细化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 公共经济权力异化
分类号: F23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阶级社会中,权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权力的研究,古往今来,多少理论学者已经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甚至哲学层面上展开了探究和研讨,且成果颇丰。但是,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把公共经济权力从纷繁芜杂的权力体系中剥离出来,仅仅着眼于公共经济权力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从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预防和审计监控的视角展开研究,尤为如此。受托经济责任观认为,在委托受托关系中,受托人为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必须拥有对称的公共经济权力。在具体行权过程中,受托人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权力运行状况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受托人可选择任何一种可能性。本文把为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而行使的公共经济权力的行权状况作为出发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研究,从细化公共经济权力以及构建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和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几个方面着手,分析论证了审计可以直接监控公共经济权力的行使状况,从而确保公共经济权力得到适当行使。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先对选题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选题的重要意义。接着对经济控制论、受托经济责任以及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图、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公共经济权力分析。首先是对权力,这个当今社会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的问题开始分析,对权力、经济权力、公共经济权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论证了公共经济权力的最初产生。在对公共经济权力行权过程中的逻辑路线仔细分析后,初步找到了公共经济权力的载体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一是基于层层授权的与业务流程相关的行权资料;其二是某一项公共经济权力的直接行使者的行权痕迹;其三是按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行权者编制的行权报告。其次,又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公共经济权力的内在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接着,考虑到公共经济权力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对称性,又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两者失衡的地方正是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集中体现,也正是进行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的目标所在。最后,对于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原因从主体论和客体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得出公共经济权力异化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三章,公共经济权力分类的深化。本章着重着眼于以往学者对于经济权力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类。首先根据行权主体把全部的公共经济权力分成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共经济权力、公营非盈利组织的公共经济权力和公营盈利组织的公共经济权力,再在此基础上,根据政府及其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公营非盈利组织的事业使命或任务以及公营盈利组织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市场主体的角色更进一步细化了每一部分的公共经济权力。第四章,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包括理论框架和实践框架。理论框架指在受托经济责任不断拓展的前提下,委托人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要求受托人要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特别是涉及到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方面的适当责任,适当责任是为履责而行权的适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下,审计基本理论在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规范、审计信息和审计控制等方面呈现的显著特征。实践框架体现出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策略、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质量三者的具体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构建。在我国当今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制度框架内,本文建立了由“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道德制约权力”组成的一整套监控机制,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在审计权对公共经济权力监控的机制中,举例细化了公共经济权力的行使过程,通过对其行驶过程中痕迹的分析,得出是否存在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现象;强调审计立法,要求赋予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行使监控权,把党的方针落实到具体法律法规上;针对审计经费的缺口,强调改革现有的审计经费划拨体制。另外,分别对权利如何制约权力以及道德如何影响权力进行了内在作用机理的综合全面分析。第六章,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实证分析。对于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的相关问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涉及到的具体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覆盖党政机关、审计部门、国企领导和高等院校师生等。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开展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是认同的,只是对于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中的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基于不同的背景表现出意见略有差异。另外,为在开展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时借鉴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本文分析了某省审计厅对某一地级市市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发现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体现,找到了在开展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时可以从经济责任审计中利用或借鉴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开展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时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七章,结论、创新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得出审计是可以直接对公共经济权力进行监控的结论。本文预计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析了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公共经济权力载体的概念,细化了公共经济权力和政府审计权力,在对公共经济权力直接审计监控的实践设计中把痕迹学的概念和原理引入并运用到审计领域。2、构建了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深化了以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为重心的审计理论体系以及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进行监控机制的研究,指出权力制约机制发挥作用的动态性。3、用问卷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相关项目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1. 导论  14-32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18
    1.1.1 研究背景  14-15
    1.1.2 研究意义  15-18
  1.2 文献综述  18-26
    1.2.1 "经济控制论"的研究综述  18-20
    1.2.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研究现状  20-22
    1.2.3 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的研究现状  22-26
  1.3 研究思路、框架和预期创新点  26-31
    1.3.1 研究思路  26-28
    1.3.2 研究框架  28-30
    1.3.3 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30-31
  1.4 研究方法  31-32
2. 受托经济责任观视野下的公共经济权力分析  32-58
  2.1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的理论基础分析  32-37
    2.1.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32-35
    2.1.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的意义  35-37
  2.2 公共经济权力分析  37-46
    2.2.1 权力、经济权力和公共经济权力的界说  37-40
    2.2.2 公共经济权力溯源、特性和载体  40-44
    2.2.3 公共经济权力的结构  44-45
    2.2.4 公共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并存和互动  45-46
  2.3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和公共经济权力的对称性  46-47
    2.3.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和公共经济权力的对称  46-47
    2.3.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和公共经济权力的失衡  47
  2.4 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原因探析  47-57
    2.4.1 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48-50
    2.4.2 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50-52
    2.4.3 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52-54
    2.4.4 公共经济权力异化的政治学分析  54-57
  2.5 小结  57-58
3. 公共经济权力的分类研究  58-78
  3.1 公共经济权力细化研究的评述  58-61
    3.1.1 相关学者对于公共经济权力的分类研究评析(一)  58-59
    3.1.2 相关学者对于公共经济权力的分类研究评析(二)  59-61
  3.2 本文对于公共经济权力的分类  61-77
    3.2.1 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共经济权力  61-70
    3.2.2.公营非盈利组织的公共经济权力  70-74
    3.2.3 公营盈利组织的公共经济权力  74-77
  3.3 小结  77-78
4.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构建  78-101
  4.1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内涵  79-81
    4.1.1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概念  79-80
    4.1.2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的内容构成  80-81
  4.2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基本理论分析  81-93
    4.2.1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本质论"  81-83
    4.2.2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假设论"  83-86
    4.2.3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目标论"  86-87
    4.2.4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规范论"  87-89
    4.2.5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信息论"  89-91
    4.2.6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控制论"  91-93
  4.3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分析  93-100
    4.3.1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策略选择分析  93-98
    4.3.2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防范分析  98-99
    4.3.3 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质量衡量浅析  99-100
  4.4 小结  100-101
5.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的构建  101-132
  5.1 构建制度框架内的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  101-108
    5.1.1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和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  101-102
    5.1.2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制的构成  102-103
    5.1.3 基于审计本身的功能拓展缘由  103-108
  5.2 "权力制约权力"论  108-119
    5.2.1 "权力制约权力"内涵  108
    5.2.2. 我国政府审计权力体系  108-112
    5.2.3. 我国政府审计"权力制约权力"的有限性  112-117
    5.2.4 我国政府审计"权力制约权力"的无限性  117-119
  5.3 "权利制约权力"论  119-125
    5.3.1 "权利制约权力"内涵  119-122
    5.3.2 "权利制约权力"作用原理分析  122-125
    5.3.3 "权利制约权力"小结  125
  5.4 "道德制约权力"论  125-131
    5.4.1 "道德制约权力"内涵  126-127
    5.4.2 强化道德对权力影响分析  127-130
    5.4.3 "道德制约权力"的内在机制分析  130-131
  5.5 小结  131-132
6.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机理实证分析  132-148
  6.1 相关理论问题初步调查问卷分析  132-137
    6.1.1 调查目的和任务  132
    6.1.2 调查方式、对象与内容  132-135
    6.1.3 描述性统计结果  135
    6.1.4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135-137
    6.1.5 小结  137
  6.2 ××市长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案例分析  137-144
    6.2.1 某某市基本情况  138-139
    6.2.2 某某市市长基本情况  139
    6.2.3 对××市长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分析  139-143
    6.2.4 小结  143-144
  6.3 开展和实施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要注意的问题  144-148
    6.3.1 监控权的监督问题  144-145
    6.3.2 不同的公共经济权力对待差别化  145
    6.3.3 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监控人员队伍的建设  145-146
    6.3.4 借鉴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和做法  146-147
    6.3.5 行权痕迹的规范化管理  147-148
7. 结论、创新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148-150
  7.1 主要结论  148-149
  7.2 创新点  149
  7.3 后续研究建议  149-150
参考文献  150-156
附录一  156-159
附录二  159-173
后记  173-174
致谢  174-17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77

相似论文

  1.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绩效审计研究,F239.4
  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模式分析,F239.6
  3.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F239.4
  4. 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F239.4
  5.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控制评价体系研究,F239.45
  6. 审计服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239.4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民生审计问题,F239.4
  8.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F239.45
  9.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研究,F239.45
  10.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实证研究,F239.4
  11. 强化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F239.4
  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研究,F239.45
  1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的构建,F239.45
  14. K市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研究,F239.22
  15.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F239.4
  16.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F239.4
  17.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研究,F239.4
  18.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F239.4
  19. 基于审计意见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F239.4
  20.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F239.4
  21. 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F239.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审计 > 各类审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