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旅游合作研究

作 者: 张宁
导 师: 侯志强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地理学
关键词: 高铁 区域旅游 旅游合作 闽浙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铁的开通推动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促使了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旅游发展空间与市场结构需要重新调整和定位,区域旅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本文归纳了交通变化与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区域旅游合作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试图为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两省旅游合作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对高铁产生的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替代效应、节点效应、集聚效应、溢出效应五大效应,以及对旅游企业、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要素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时间替代机制、空间转化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交通对接机制、产业合作机制,五大高铁对闽浙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省旅游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四大旅游合作模式。文章认为在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两省有条件、有必要开展旅游合作。综合高铁带来的影响效应,通过分析闽浙旅游资源基础和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闽浙旅游合作的空间合作模式,采取“极点集聚、轴线扩展、极核联动、区域辐射”的战略思路,打造“一带、四核、四区、四走廊”空间格局,构建一条高集聚、高扩散、高流通的高铁旅游经济带,打造杭州市、宁波市、福州市、厦门市四个核心旅游城市;浙北都市经济旅游合作区、浙东海洋休闲旅游合作区、闽东-浙东南山海度假旅游合作区、闽南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四大旅游合作区;金衢丽温、南福、泉三、龙漳厦四条旅游产业对接走廊。通过旅游资源整合与景区集群化开发,并重点从旅游产品整合、旅游形象整合与营销合作、旅游城市及集散网络建设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旅游合作,最后提出了旅游合作的具体构建措施策略。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合作理论,系统分析了高铁交通体系变革下的闽浙旅游发展变化,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闽浙旅游合作的模式、内容和对策,有效丰富和补充了两省旅游合作的研究,为该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绪论  9-20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9-12
    1.1.1 研究的背景  9-11
    1.1.2 研究的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7
    1.2.1 国外研究进展概况  12-13
    1.2.2 国内研究进展概况  13-16
    1.2.3 研究总结评述  16-17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  17-18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7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7-18
  1.4 论文技术路线  18-20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0-27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0-21
    2.1.1 区域旅游  20
    2.1.2 区域旅游合作  20-21
    2.1.3 交通旅游  21
  2.2 理论基础  21-27
    2.2.1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21-22
    2.2.2 旅游系统理论  22-23
    2.2.3 交通经济带理论  23-24
    2.2.4 经济地理学理论  24-27
第3章 高铁对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研究  27-44
  3.1 沿海高铁发展对沿线旅游影响的效应分析  27-31
    3.1.1 同城效应  27
    3.1.2 替代效应  27-28
    3.1.3 节点效应  28-30
    3.1.4 集聚效应  30
    3.1.5 溢出效应  30-31
  3.2 沿海高铁对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31-34
    3.2.1 旅游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31-32
    3.2.2 客源市场趋向中远程  32-33
    3.2.3 旅游目的地功能改变  33
    3.2.4 旅游产品的结构性调整  33-34
    3.2.5 旅游交通综合性加强  34
  3.3 沿海高铁对沿线区域旅游的作用机制分析  34-38
    3.3.1 时间替代机制  34-36
    3.3.2 空间转换机制  36-37
    3.3.3 资源整合机制  37
    3.3.4 交通对接机制  37-38
    3.3.5 产业合作机制  38
  3.4 沿海高铁背景下闽浙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38-44
    3.4.1 高铁轴线开发,圈层深度合作  38-39
    3.4.2 节点城市集聚,核心城市带动  39-41
    3.4.3 复合产业功能,形成产业集群  41-42
    3.4.4 水平-垂直-网络合作动态发展  42-44
第4章 高铁背景下闽浙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  44-55
  4.1 闽浙旅游及其旅游业发展概况  44-50
    4.1.1 闽浙旅游区域概况  44-47
    4.1.2 闽浙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47-50
  4.2 闽浙旅游深度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50-55
    4.2.1 闽浙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50-53
    4.2.2 闽浙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  53-55
第5章 高铁背景下闽浙旅游合作构建策略  55-75
  5.1 旅游空间结构整合  55-61
    5.1.1 构建高铁旅游经济带  57-58
    5.1.2 形成四大旅游合作区  58-60
    5.1.3 营造四条沿海高铁旅游经济带对接走廊  60-61
  5.2 旅游资源整合与景区集群  61-63
    5.2.1 浙江省旅游资源集群化整合  61-62
    5.2.2 福建省旅游资源集群化整合  62-63
  5.3 闽浙区域旅游产品整合  63-66
    5.3.1 旅游专题产品整合  63-65
    5.3.2 闽浙旅游线路整合  65-66
  5.4 区域旅游形象及营销合作  66-68
  5.5 旅游城市与集散网络建设  68-72
    5.5.1 四大旅游精品城市建设  68-69
    5.5.2 旅游交通集散网络建设  69-72
  5.6 闽浙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研究  72-75
    5.6.1 优化政策环境,保障省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  72
    5.6.2 高铁轴线优化,推进多种交通方式合理对接  72-73
    5.6.3 加强产品开发,培育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精品  73
    5.6.4 完善高铁旅游信息网络,提升两省旅游合作效率  73-74
    5.6.5 优化产业集群开发,增强高铁区域旅游集聚效应  74-75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75-78
  6.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75-76
    6.1.1 主要研究结论  75
    6.1.2 研究创新点  75-76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76
  6.3 应用前景与展望  76-78
参考文献  78-83
致谢  83-8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4

相似论文

  1. 高铁酸钾法氧化处理土壤中苯酚的实验研究,X53
  2.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F592.7
  3. 高速铁路噪声影响评价方法研究,U238
  4.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TU984.113
  5. 城市高铁客运站周边区域开发策略研究,TU984
  6.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7. 高铁客站候车大厅材料对声环境的影响,TU112
  8. 安徽省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F592.7
  9. 新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X703.5
  10. 低品位氧化锌矿和高铁闪锌矿NH3-(NH42SO4体系浸出的研究,TF813
  11. 高速铁路客运站美学性能评价研究,TU248.1
  12. 城市高铁站核心区域功能布局规划研究,TU984.191
  13. 便携式高铁机械设备应变监测系统研究,U215.6
  14. 高速铁路WCDMA无线覆盖技术研究,TN929.533
  15. 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16. 高铁酸盐污泥减量实验研究,X703
  17. 京沪高速铁路天津南220kV牵引站输变电工程可研设计,TM922.4
  18. 国内非区域核心城市高铁站区空间结构及形态要素研究,TU984.113
  19. 武广高铁客运营销策略研究,F532
  20. 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F592.7
  21. 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