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作 者: 黄华
导 师: 明庆忠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边疆 边疆省区 旅游空间结构 演进 云南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空间结构关系到旅游要素在空间的配置和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也关系到能否有效克服地理空间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约束、降低成本、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是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广域的地理空间和迥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导致各地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边疆省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其旅游空间结构正处于重要转型机遇期。同时,边疆省区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旅游市场,毗邻外国、国境线长、民族众多、边界和周边情况复杂,其区位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不同于内陆腹地和沿海地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目前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以发达地区和城市的静态研究为多,省域视角或边疆视角的旅游空间结构动态研究都比较缺乏,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整体总结更是缺乏。有鉴于此,本文从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入手,深入探讨了陆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动力机制、机理及优化模式,并以在边疆省区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云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该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整体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根据以上思路,本论文由理论和实证两大部分组成。理论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界定了边疆、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概念的基础上,辨析了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组合及功能;然后从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技术进步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驱动因素及整体特点;接着探讨了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中心地、点轴空间、轴幅式空间等过程原理,剖析了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原理、旅游梯度推移原理、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地缘政治原理;最后剖析了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背景、内涵、模式,归纳出边疆省区要构建三核牵引的多中心旅游空间结构、以国际旅游大通道促进旅游轴线耦合发展、推进多枢纽轴幅式网络空间结构形成、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四方面的优化重点。实证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在介绍了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重心变化和旅游经济收入分布变动,并分别从市(州)域、县域两个尺度探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与时空变化,进而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趋同与分异进行了检验;其次,分别从1988、1999、2010年三个时间截面探讨了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旅游经济隶属度、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归纳了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特征;探讨了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条件、经济条件、旅游产品条件、技术进步条件、政治条件等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驱动机制;最后,提出了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经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包括旅游节点、旅游轴线、旅游域面、旅游边界和旅游流等要素。2)环境条件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的孕育因素,决定了边疆省区旅游节点(轴线、域面)的形态具有不规律性、相异性、多样性、分割性、边缘性,也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旅游资源条件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因素,有助于打造与多元甚至破碎地理单元相对一致的旅游节点(域面);旅游产品条件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支撑因素,牵引着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外向化拓展与有变嬗变;经济条件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激发因素,薄弱的经济基础使得边疆省区对外部旅游客源、资金、技术、政策和口岸等有着较大的依赖性,缺乏常规经济产业发展基础的地方往往会更加重视旅游发展;政治条件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和演进的重要传导,国际地缘政治和国内旅游发展政策影响着旅游要素的空间配置和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时序;技术进步条件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促进因素,快速旅游交通、节事信息传递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旅游节点(轴线、域面)的区位与旅游资源等势能转化为旅游产业动能的可能性与效率。3)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节点状离散发展阶段、点轴状发展阶段、放射串珠状发展阶段和轴辐网络状发展阶段,旅游中心地原理、旅游点轴结构原理与轴辐式旅游网络结构原理都分别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轴幅式旅游网络空间结构是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最高级阶段。4)边疆省区旅游业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旅游空间结构的梯度推移方式多样;省际边界与国界地区大都属于旅游业边缘地区和中低梯度地区,且国境边界地区与省际边界地区的旅游业呈现一定的不对称状况,国境边界地区旅游业整体水平更高;地缘政治关系的不同阶段都分别对边疆旅游空间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宜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要突出三核牵引的多枢纽多中心轴幅式旅游空间结构战略,以国际旅游大通道战略促进旅游轴线的耦合发展,特别是发挥航空交通对大尺度、跳跃式旅游发展轴线和主要旅游枢纽的促进作用,以旅游桥头堡战略推进边疆省区周边旅游经济带(圈)建设。6)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入境旅游总体呈现出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趋势,有向集中型分布的转变趋向;国内旅游的发育相对更均衡、协调。全省旅游总收入的市州际差异主要是地带内差异和地带间差异共同影响所致;县域旅游收入空间分结构的核心—边缘特征明显。云南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基本表现为分异,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出现了一定的趋同趋势;全省的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经济增长都存在向低收入、高收入组的趋同。7)从1988年、1999年、2010年的共时性分析来看,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历经了节点离散型、点轴型、放射串珠型阶段,正在向以昆明为中心的轴幅式网络旅游空间初步转化,体现出了阶段性、差异性、等级性,以及中心、梯度、边界、资源、交通、民族区域等方面的空间指向性。8)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化受到了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条件、经济条件、旅游产品条件、技术进步条件、政治条件的耦合作用与关联性影响。其中,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已经逐步下降甚至不太显著。9)云南省应该构建昆明、西双版纳、大理—丽江三大旅游极核,逐步将红河建设为未来云南省真正的旅游热点;整合省域旅游空间网络,促进省内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中低梯度地区旅游业逐步发展的同时,要推动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等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一体融合;构建面向境外与省外纵深的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体系,使云南成为中国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太平洋旅游合作的重要跳板、通道与基地。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9
ABSTRACT  9-19
第一章 绪论  19-47
  1.1 选题依据  20-24
    1.1.1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20-21
    1.1.2 大尺度旅游地空间结构形成、演进研究亟待梳理  21
    1.1.3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  21-22
    1.1.4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正面临重要转型机遇期  22-23
    1.1.5 云南旅游业在边疆地区和国内的典型代表性  23-24
  1.2 文献综述  24-43
    1.2.1 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24-29
    1.2.2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29-34
    1.2.3 边疆与边疆经济研究进展  34-38
    1.2.4 边境旅游和边疆旅游研究进展  38-41
    1.2.5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41-43
  1.3 研究意义、方法与框架  43-47
    1.3.1 研究意义  43
    1.3.2 研究方法  43-44
    1.3.3 研究内容与框架  44-46
    1.3.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46-47
第二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及功能研究  47-63
  2.1 相关概念  47-48
    2.1.1 边疆  47-48
    2.1.2 边疆省区  48
    2.1.3 旅游空间结构  48
  2.2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判识  48-56
    2.2.1 旅游节点  50-53
    2.2.2 旅游轴线  53-54
    2.2.3 旅游域面  54
    2.2.4 旅游边界  54-55
    2.2.5 旅游流  55-56
  2.3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组合  56-59
    2.3.1 点、线、面、界四要素——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中的不可缺一性  56
    2.3.2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组合模式  56-59
  2.4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功能  59-61
    2.4.1 指示功能  60
    2.4.2 组织功能  60
    2.4.3 优化功能  60-61
    2.4.4 载体功能  61
  2.5 本章小结  61-63
第三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动力机制  63-89
  3.1 我国边疆省区基本情况  63-64
  3.2 边疆省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64-68
    3.2.1 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64-67
    3.2.2 旅游产业主体日益壮大  67-68
    3.2.3 发展基础和支撑条件有较大提升  68
    3.2.4 边疆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  68
  3.3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驱动因素  68-83
    3.3.1 孕育因素:环境条件  70-73
    3.3.2 基础因素:旅游资源条件  73-75
    3.3.3 支撑因素:旅游产品条件  75-77
    3.3.4 激发因素:经济条件  77
    3.3.5 传导因素:政治条件  77-80
    3.3.6 促进因素:技术进步条件  80-83
  3.4 边疆省区旅游业的特殊性  83-84
    3.4.1 成长环境不同  83
    3.4.2 产业地位不同  83
    3.4.3 驱动力不同  83
    3.4.4 合作方式不同  83
    3.4.5 业态与产品不同  83-84
    3.4.6 政治和政策不同  84
  3.5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特殊性  84-86
    3.5.1 整体性与差异性  84-85
    3.5.2 稳定性与动态性  85
    3.5.3 边缘性与开放性  85-86
    3.5.4 层次性与等级性  86
  3.6 本章小结  86-89
第四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和机理  89-128
  4.1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  89-92
  4.2 集聚与扩散: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点—轴—网”过程机理  92-104
    4.2.1 边疆省区旅游中心地形成原理  93-98
    4.2.2 边疆省区点轴旅游空间结构形成原理  98-101
    4.2.3 边疆省区轴幅式旅游网络空间结构形成原理  101-104
  4.3 中心与边地: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原理  104-109
    4.3.1 核心—边缘基础理论  104-105
    4.3.2 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要素  105-106
    4.3.3 边疆省区旅游核心—边缘空间演进过程  106-108
    4.3.4 边疆省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的指导意义  108-109
  4.4 等级与跳跃:边疆省区旅游业梯度推移原理  109-116
    4.4.1 梯度推移基础理论  109-110
    4.4.2 边疆省区旅游业梯度推移模式  110-115
    4.4.3 边疆省区旅游业空间推移的粘性分析  115-116
    4.4.4 边疆省区旅游业梯度推移模式的指导意义  116
  4.5 国界与省界:边疆省区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  116-121
    4.5.1 边界效应基本理论  116-117
    4.5.2 边疆省区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  117-119
    4.5.3 边疆省区边界地区旅游业边缘不对称原理产生的原因  119-121
  4.6 开放与封闭: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地缘政治原理  121-126
    4.6.1 地缘政治学基本理论  121-122
    4.6.2 地缘政治对边疆省区旅游业的影响  122-123
    4.6.3 地缘政治对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意义  123-124
    4.6.4 地缘政治对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过程  124-126
  4.7 本章小结  126-128
第五章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128-154
  5.1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宏观背景  128-130
    5.1.1 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  128-129
    5.1.2 国家把旅游业培育为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背景  129
    5.1.3 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兴边富民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  129-130
    5.1.4 国家周边和平外交战略的持续推动背景  130
  5.2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  130-131
  5.3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  131-132
    5.3.1 增强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竞争力  131
    5.3.2 促进边疆省区旅游空间有序化  131
    5.3.3 推动边疆省区旅游空间一体化  131-132
    5.3.4 提高边疆省区旅游空间开放性  132
  5.4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132-133
    5.4.1 提高局部旅游空间的整体效率  132-133
    5.4.2 促进省域旅游空间的有限均衡  133
  5.5 边疆省区非均衡协调空间优化的重点  133-153
    5.5.1 壮大节点,实施三核牵引的边疆省区多中心旅游空间结构战略  133-138
    5.5.2 打造轴线,以国际旅游大通道战略促进旅游轴线的耦合发展  138-143
    5.5.3 融合域面,实施边疆省区多枢纽轴幅式旅游网络空间结构战略  143-144
    5.5.4 拓展边界,以旅游桥头堡战略推进边疆省区周边旅游经济带(圈)建设  144-153
  5.6. 本章小结  153-154
第六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背景  154-173
  6.1 云南省基本情况  154-155
  6.2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地理背景  155-166
    6.2.1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和低纬度多样性气候特征  155-156
    6.2.2 西南区位的边缘性  156-160
    6.2.3 文化的多样交错性  160-161
    6.2.4 区域经济发展的低水平性  161-163
    6.2.5 旅游要素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163-165
    6.2.6 地缘政治、生态、文化的敏感性  165-166
  6.3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旅游资源总体基础  166-167
  6.4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167-172
    6.4.1 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走向成熟  167-168
    6.4.2 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完善  168-170
    6.4.3 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170-171
    6.4.4 旅游发展的环境和旅游地形象不断提升  171-172
  6.5 本章小结  172-173
第七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历时性分析  173-208
  7.1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重心的演变路径  173-176
    7.1.1 研究方法  173-174
    7.1.2 云南省旅游重心演变路径  174-176
  7.2 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分布变动  176-180
    7.2.1 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的首位度分析  176-177
    7.2.2 云南省旅游经济收入的位序—规模分析  177-180
  7.3 1996-2010年云南省各市州旅游总收入的时空差异变化  180-189
    7.3.1 研究方法  180-181
    7.3.2 测量结果  181-185
    7.3.3 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动  185-189
  7.4 云南省市(州)域旅游收入的增长过程分析  189-194
    7.4.1 研究方法  189
    7.4.2 1988-2010年云南省各市州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过程  189-191
    7.4.3 1996-2010年云南省各市州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特征  191-194
  7.5 2005-2010年云南省县域旅游收入时空变化分析  194-196
    7.5.1 研究方法  194
    7.5.2 2005与2010年云南省县域旅游收入空间的对比分析  194-196
  7.6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趋同与分异  196-206
    7.6.1 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分异检验  197-199
    7.6.2 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β趋同的检验  199-200
    7.6.3 云南省旅游经济的俱乐部趋同分析  200-204
    7.6.4 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增长的趋同与分异的特征与启示  204-206
  7.7 本章小结  206-208
第八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共时性分析  208-227
  8.1 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  208-213
    8.1.1 研究方法  208-209
    8.1.2 1988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209
    8.1.3 1999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209-210
    8.1.4 2010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210-213
  8.2 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变化  213-217
    8.2.1 研究方法  213
    8.2.2 1988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  213
    8.2.3 1999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  213-214
    8.2.4 2010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隶属度  214-217
  8.3 典型年份云南省旅游空间特征分析  217-225
    8.3.1 1988年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  217-218
    8.3.2 1999年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  218-221
    8.3.3 2010年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  221-225
  8.4 本章小结  225-227
第九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总体特征  227-238
  9.1 阶段性  227-228
  9.2 差异性  228
  9.3 等级性  228-229
  9.4 空间指向性  229-237
    9.4.1 中心指向  229-230
    9.4.2 梯度指向  230-231
    9.4.3 边界指向  231-234
    9.4.4 资源指向  234
    9.4.5 交通指向  234-235
    9.4.6 民族地区指向  235-237
  9.5 本章小结  237-238
第十章 云南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驱动机制  238-287
  10.1 环境条件  238-240
    10.1.1 环境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38-239
    10.1.2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  239-240
  10.2 旅游资源条件  240-243
    10.2.1 旅游资源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40-242
    10.2.2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  242-243
  10.3 经济条件  243-245
    10.3.1 经济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43-244
    10.3.2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  244-245
  10.4 旅游产品条件  245-259
    10.4.1 旅游吸引物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45-248
    10.4.2 旅游景区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48-252
    10.4.3 星级饭店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52-256
    10.4.4 旅行社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56-258
    10.4.5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  258-259
  10.5 技术进步条件  259-276
    10.5.1 航空交通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59-265
    10.5.2 铁路交通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65-268
    10.5.3 公路交通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68-272
    10.5.4 信息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72-275
    10.5.5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  275-276
  10.6 政治条件  276-284
    10.6.1 地缘政治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76-278
    10.6.2 旅游产业政策条件对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驱动分析  278-283
    10.6.3 对其它边疆省区的启示  283-284
  10.7 总体启示: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动力因素的复杂性  284-285
    10.7.1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动力因素作用的阶段性  284-285
    10.7.2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动力因素作用的关联性  285
  10.8 本章小结  285-287
第十一章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  287-302
  11.1 壮大节点、培育中心:构建三大极核,完善旅游节点体系  288-293
    11.1.1 优化昆明  288-289
    11.1.2 提升版纳  289-290
    11.1.3 整合大理—丽江  290-291
    11.1.4 做热红河  291-293
  11.2 促进交通、打造轴线:深化国际大通道建设,整合省域旅游空间网络  293-296
    11.2.1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294
    11.2.2 省内旅游轴线建设  294-296
  11.3 拓展腹地、省内一体:加快省域边缘地区发展,促进省内旅游一体化发展  296-299
    11.3.1 促进中低梯度地区旅游业起步发展  297-298
    11.3.2 推动高梯度地区旅游业一体化融合  298-299
  11.4 外展空间、跨界互动:因应中国—东盟合作,促进面向国内外的旅游融合  299-301
    11.4.1 积极加强跨境旅游合作  299-300
    11.4.2 逐步升华省际旅游合作  300-301
  11.5 本章小结  301-302
第十二章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302-306
  12.1 基本结论  302-304
    12.1.1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动力机制  302-303
    12.1.2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和机理  303
    12.1.3 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303
    12.1.4 云南省旅游空间的形成与演进的分析  303-304
    12.1.5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  304
  12.2 研究展望  304-306
    12.2.1 深入相关的理论提炼与实证总结  304
    12.2.2 完善相关的旅游统计与定量分析  304-305
    12.2.3 加强相关的横向对比研究  305-306
参考文献  306-328
附录  328-329
后记  329

相似论文

  1.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2.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3.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4.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5.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6.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7.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8.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9. 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10. 边疆军队医院聘用医生现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R82
  11. 论夫妻忠实义务,D923.9
  12. 重庆市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研究,F121.3;F224
  13. 科马克·麦卡锡《边疆三部曲》中的生态意识,I712.074
  14. 中国古代档案立法演进状况及特点研究,D929
  15. 医药老字号品牌符号及其传播策略研究,F426.72
  16. 企业竞争者战略联盟研究,F259.2
  17. 基于产业演进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成长内部因素研究,F224
  18. 社会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的案例研究,F270
  19.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组织研究与演进趋势,F259.2
  20. 基于ArcGIS和SketchUp的三维GIS及其在洪水演进可视化中的应用研究,TV123
  21. 试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D926.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