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

作 者: 张海丽
导 师: 白永秀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矿产资源产业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包容性增长 制度创新
分类号: F4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矿产资源是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刚性、生态环境恶化、长期增长缓慢等资源型地区常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得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大量开发的同时,并未对农村经济带来实质帮助,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差距。转变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利用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优势,以矿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后改革时代的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为题,试图通过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的重构,实现矿产资源产业对农村和农业的包容性增长,最终促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实现。本文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为着眼点,以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学术界观点综述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及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剖析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对城乡经济、城乡经济与社会的“二元”分割机理,在实践研究方面,借鉴矿产资源产业开发的“缘矿建镇模式”、“可移动城镇模式”和“长距离通勤模式”以及国际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美国西部开发模式”、“德国鲁尔模式”和“南非模式”等六种典型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在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设计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新模式,并为新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最后了构建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帮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同时带来社会的同步发展;第二,包容性增长为解决西部地区矿业的发展与城乡经济社会“二元”分割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目前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包容性体现在增长条件的不包容,增长过程的不包容以及增长结果的不包容三个方面;第三,构建西部地区的包容性增长的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包括:多样化产业发展模式、地方化的配套产业发展模式、一体化的资源收益管理模式、市场导向的要素流动模式、公正的社会保障模式、公平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及多路径的生态补偿模式七个方面,通过新模式的构建实现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资源型收入,保障农民最低福利,保障农民参与经济的能力以及解决矿业引致的生态、社会问题的目标,从而解决城乡经济、城乡经济与社会的“二元”分割问题,实现矿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第四,新模式的设计需要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改革矿产资源税费政策、改革土地、户籍和农村金融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以及制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政策六个方面的制度创新以支持新模式达到包容性增长的目标;第五,通过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出西部地区各省矿业的包容性不高。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包容性增长最大的独立阻碍因素是资源产业外部性带来的生态问题,同时资源要素流动效率低,社会保障水低,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低等问题也阻碍了西部地区矿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因而新模式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就更为重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导论  11-2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5
    1.1.1 选题背景  11-14
    1.1.2 研究意义  14-15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7
    1.2.1 研究对象  15-16
    1.2.2 研究方法  16-17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7-20
    1.3.1 基本思路  17-18
    1.3.2 研究框架  18-20
  1.4 创新之处  20-21
第二章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综述  21-33
  2.1 国外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1-25
    2.1.1 国外关于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1-22
    2.1.2 国外关于区域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2-25
  2.2 国内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5-31
    2.2.1 国内关于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5-26
    2.2.2 国内关于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6-29
    2.2.3 国内关于区域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9-31
  2.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及本文的分析视角  31-33
第三章 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与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3-58
  3.1 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研究  34-47
    3.1.1 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  34-36
    3.1.2 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水平的现状分析  36-45
    3.1.3 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与社会“二元”结构水平的现状分析  45-47
  3.2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7-57
    3.2.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结构的SSM分析  47-54
    3.2.2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的特点分析  54-55
    3.2.3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5-57
  3.3 本章小结  57-58
第四章 包容性增长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分割机理  58-76
  4.1 相关理论概述  58-63
    4.1.1 “资源诅咒”理论  58-59
    4.1.2 包容性增长理论  59-60
    4.1.3 外部性理论  60-63
  4.2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社会“二元”分割的作用机理  63-68
    4.2.1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的“二元”分割的作用机理  63-67
    4.2.2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二元”分割的作用机理  67-68
  4.3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68-75
    4.3.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社会包容性增长的思路  68-72
    4.3.2 解决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的“二元分割”  72-73
    4.3.3 解决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二元分割”  73-75
  4.4 本章小结  75-76
第五章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典型模式的研究  76-92
  5.1 矿产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式及分析  76-81
    5.1.1 “缘矿建镇”模式  76-78
    5.1.2 “可移动城镇”模式  78-79
    5.1.3 “长距离通勤”模式  79-81
  5.2 国际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典型模式及分析  81-90
    5.2.1 美国西部大开发模式  81-84
    5.2.2 德国鲁尔模式  84-86
    5.2.3 南非模式  86-90
  5.3 本章小结  90-92
第六章 制度创新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的设计  92-110
  6.1 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设计的目标  92
  6.2 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设计的原则  92-93
    6.2.1 包容性增长原则  92-93
    6.2.2 科学性原则  93
    6.2.3 可操作性原则  93
  6.3 新模式的设计  93-101
    6.3.1 多样化的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模式  93-94
    6.3.2 地方化的配套产业模式  94-96
    6.3.3 一体化的资源收益管理模式  96-97
    6.3.4 市场导向的要素流动模式  97-98
    6.3.5 公正的社会保障模式  98-99
    6.3.6 公平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99-100
    6.3.7 多路径的生态补偿模式  100-101
  6.4 新模式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101-108
    6.4.1 新模式的产业政策支持  101-102
    6.4.2 新模式的资源税费政策支持  102-104
    6.4.3 新模式的生产要素流动政策支持  104-105
    6.4.4 新模式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105-106
    6.4.5 新模式的公共产品政策支持  106-107
    6.4.6 新模式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  107-108
  6.5 本章小结  108-110
第七章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包容性增长发展模式的评价  110-122
  7.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0-113
    7.1.1 指标集的构建  110-111
    7.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111-113
  7.2 评价模型的构建  113-115
    7.2.1 包容性增长发展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113
    7.2.2 包容性增长发展指标的权重设置  113-114
    7.2.3 包容性增长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114-115
  7.3 西部各省评价样本及数据选择  115
    7.3.1 数据来源  115
    7.3.2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结果和权重的计算结果  115
  7.4 评价结果分析  115-120
  7.5 本章小结  120-122
结论  122-124
参考文献  124-133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33-134
致谢  134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行政生态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630
  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4.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X321
  5. 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旅游均衡发展研究,F592.7
  6. 我国房地产行政审批管理创新研究,F293.3
  7. 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F299.2
  8.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个人所得税政策的效应研究,F812.42
  9.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A811
  10. 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与发展,F224;F127
  11.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及对策建议,F124.7
  12. 政府制度创新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F127
  13. 衡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F127
  14. 制度变迁与能源性农产品生产政策的创新,F323.7
  15. 株洲九方电机企业文化创新研究,F426.4
  16. H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F271
  17. 民间金融规范化路径探析,F832
  18. 江西保险监管机制研究,F842
  19. 关于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的制度研究,G322
  20. 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C916
  21. 陕西省城市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现状研究,C913.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