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

作 者: 吕英飒
导 师: 于霞
学 校: 大连海事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伤保险制度 农民工权益 职业安全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工业化推进和城镇化提速,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城市劳动力的重要构成。从客观事实来看,农民工大多承担苦、累、脏、险的工作,在经历职业非农化转变的同时也面临着角色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所从事的高危风险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受害者,其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已成为仅次于工资纠纷的第二大突出矛盾。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虽然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构建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制度的实际运行当中,仍然存在着参保率和赔偿金额低、农民工获得工伤赔偿较难、工伤保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维护,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的论述,探讨政府、企业、农民工个人在工伤保险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履行的职责,最终达到促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的效果。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从起步到逐渐完善的发展历程,随后介绍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实践取得的成绩,最后指出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个主体出发分析导致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8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3
    1.1.1 选题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6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3-16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6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6-18
    1.3.1 研究方法  16-17
    1.3.2 研究内容  17-18
第2章 农民工工伤保险相关理论  18-25
  2.1 相关概念界定  18-20
    2.1.1 农民工  18
    2.1.2 工伤和职业病  18-19
    2.1.3 工伤保险  19-20
    2.1.4 农民工工伤保险  20
  2.2 农民工工伤保险理论基础  20-25
    2.2.1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  20-21
    2.2.2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21-22
    2.2.3 马克思主义国家干预理论  22-23
    2.2.4 社会连带理论  23-25
第3章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分析  25-35
  3.1 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发展进程  25-27
    3.1.1 农民工工伤保险起步阶段(1978—1995年)  25-26
    3.1.2 农民工工伤保险缓慢发展阶段(1996—2005年)  26-27
    3.1.3 农民工工伤保险逐渐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  27
  3.2 农民工工伤保险实践取得的成绩  27-31
    3.2.1 形成了不同的农民工工伤保险模式  27-30
    3.2.2 加强了对高风险行业的农民工工伤保险  30-31
  3.3 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31-35
    3.3.1 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和赔偿金额低  32
    3.3.2 农民工获得工伤赔偿较难  32-33
    3.3.3 农民工工伤保险机制不完善  33-34
    3.3.4 农民工工伤保险基金缺乏增值机制  34-35
第4章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42
  4.1 政府的原因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缺失  35-38
    4.1.1 政府在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中职能不到位  35-36
    4.1.2 制度缺陷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缺失  36-38
    4.1.3 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  38
  4.2 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不愿实行工伤保险  38-39
    4.2.1 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农民工权益  38-39
    4.2.2 企业缺乏参保动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39
  4.3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不足  39-42
    4.3.1 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  39-40
    4.3.2 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维权能力差  40-41
    4.3.3 农民工自身流动性使工伤保险无法实施  41-42
第5章 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对策  42-52
  5.1 完善政府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政策  42-46
    5.1.1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主导作用  42-43
    5.1.2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43-44
    5.1.3 加强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制建设  44
    5.1.4 加强执法力度,履行监督职责  44-45
    5.1.5 征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  45-46
  5.2 加强企业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责任意识  46-48
    5.2.1 企业责任具有法律强制性  46-47
    5.2.2 企业在农民工工伤保险中应承担的责任  47-48
  5.3 加强社会服务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  48-49
    5.3.1 加大宣传力度  48-49
    5.3.2 帮助农民工建立维权组织  49
    5.3.3 媒体发挥监督作用  49
  5.4 提高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权利意识  49-52
    5.4.1 进行科学再教育提高农民工受教育水平  49-50
    5.4.2 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知识宣传  50-51
    5.4.3 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工的维权能力  51-52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4.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5.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7.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8.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9.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0.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1.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12.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13.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14. 重庆市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F249.2
  15.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6. 重庆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7. 新生代农民工对非正式制度依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412.6
  18. 新形势下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转型问题研究,D412.6
  19. 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视同仁”教育政策执行研究,G521
  20.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F842.6
  21. 农民工就业歧视及治理对策,D41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