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洱源县大庄村“结构控污”发展规划研究

作 者: 曾德军
导 师: 余斌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 农村水污染防治 结构控污 洱源县大庄村
分类号: F32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既是环境保护挥之不去的困惑,更是其持续不竭的动力源泉,没有发展或发展缓慢都必将使环境保护难以为继。据此,本文以新理念审视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以新思维设计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坚持“以发展促环保”,深化认识“结构控污”内涵,重点探索“结构控污”模式,意在为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污染综合防治平衡推进提供新的思路。论文依托“洱源县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大庄村结构控污实施方案”项目,侧重从规划的视角研究大庄村结构控污创新思路及重点工程设计,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区域现状特征、总体技术方案、重点工程设计、规划效应分析和主要研究结论等。论文主要研究结论:(1)洱海流域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仍处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之中,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平衡推进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以发展促环保”的发展理念取代“以环保促发展”的思维定势,大力实施结构调整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污染减量控制的“双赢”。洱源县在洱海水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茈碧湖镇大庄村特色资源鲜明、区位条件优越、空间背景良好,以其为对象进行“结构控污”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成果具有借鉴意义和经验价值。(2)根据大庄村发展的区域背景、自身优势和阶段特征,洱源县茈碧湖镇大庄村“结构控污”示范工程的总体思路是:以“平衡发展”的理念总揽工程设计与实施,坚持以特色资源开发为核心,以产业链条延伸为主线,以经营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和污染减控的“双赢”。示范工程的实施路径分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两个互为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万亩木瓜园,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打造特色旅游村,推动农村非农化。(3)洱源县茈碧湖镇大庄村“结构控污”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污染减控的“双赢”。一方面,木瓜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高于传统种植业的经济收益,结构调整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木瓜园为多年生经济林,本身具有经常性生产要素投入少、生产过程“副产品”产出少的特征,辅以生物替代技术的引入和园区控污系统的配套,能够实现污染减量和控制,旅游污染排放以点源为主,通过服务实施建设的规划和行业及产品标准实施,辅以村落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完善,亦能实现污染减量和控制。大庄村“结构控污”示范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1 绪论  10-1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1-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1-12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2
    1.3.1 研究目标  12
    1.3.2 研究内容  12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4
2 区域发展特征  14-17
  2.1 区域现状描述  14-15
  2.2 自然地理条件  15
    2.2.1 地质地貌背景  15
    2.2.2 气候水文条件  15
    2.2.3 地表土壤特征  15
  2.3 农村发展特征  15-17
    2.3.1 经济发展特征  15-16
    2.3.2 社会发展特征  16
    2.3.3 环保发展特征  16-17
3 总体技术方案  17-22
  3.1 总体思路及概念模式  17-18
    3.1.1 总体思路  17-18
    3.1.2 概念模式  18
  3.2 技术路线及内容结构  18-21
    3.2.1 技术路线  18-19
    3.2.2 内容结构  19-21
  3.3 发展目标及考核指标  21-22
    3.3.1 发展目标  21
    3.3.2 考核指标  21-22
4 重点工程设计  22-49
  4.1 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22-33
    4.1.1 主体工程:万亩木瓜园建设  22-26
    4.1.2 辅助工程:特色果蔬引植  26-33
    4.1.3 工程建设周期与实施重点  33
  4.2 农村非农化示范工程  33-49
    4.2.1 主体工程:特色旅游村打造  33-44
    4.2.2 辅助工程:旅游环境建设  44-47
    4.2.3 工程建设周期与实施重点  47-49
5 规划效益分析  49-52
  5.1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49-50
    5.1.1 经济效益可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9
    5.1.2 就业机会增多,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49
    5.1.3 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  49
    5.1.4 组织化程度提高,有利于农村基层治理  49-50
  5.2 环境-生态效益分析  50-52
    5.2.1 化肥施用量大幅减少,有利于控氮减磷工程实施  50
    5.2.2 农药施用量大幅降低,有利于维护环境健康  50-51
    5.2.3 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有利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51-52
6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52-54
  6.1 主要研究结论  52-53
  6.2 规划实施建议  53-54
参考文献  54-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D922.68
  2. 山西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X52
  3. 青岛市农村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X52
  4.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323.22
  5. 能物流分析理论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F323.22
  6. 典型庭院循环经济模式的物质能量特征分析与评价,F323.22
  7. 济南市生态农业战略与对策研究,F323.22
  8. 城镇化语境下的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研究,F323.22
  9. 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管理支付意愿研究,F323.22
  10. 我国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323.22
  11. 农业贸易自由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分析,F752;F323.22
  12.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影响因素研究,F323.22
  13. 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县域循环农业研究,F323.22
  14. 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F323.22
  15. 黑龙江垦区循环农业发展研究,F323.22
  16. 江苏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F323.22
  17. 甘肃省景泰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F323.22
  18. 宁夏南部山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F323.22
  19. 福建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323.22
  20.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F323.22
  21.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323.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