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

作 者: 江小容
导 师: 张波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村经济 农村生产要素 市场化发展
分类号: F3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自农村始,并迅速以渐进、增量的改革方式向前推进,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彻底转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时30余年;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形式为标志,中国的农村改革恰好亦历时30余年。30年的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其本质上即是农村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基本生产要素不断被市场机制配置的过程。3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始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根本途径。理论探求和实践证明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并使各要素有效结合,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回顾,便于把握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过程及其配置路径,既是对发展经济学、发展政策的理论新释义,对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并化解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的困境和体制性障碍,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回顾并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如何进一步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并使之逐步成熟,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本着这一研究目的,论文一方面按照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农村改革标志性事件发生的时序为标准,把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细分为5个阶段,系统梳理农村土地、工业品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过程,对不同时期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的背景、路径和基本脉络进行考查和总结。另一方面论文按照文献研究的方法,广泛收集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调查数据,以及系列引导要素市场流转的中央核心政策,纵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论文最后一章总结并提炼3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过程中待解的迷题,在此基础上对新阶段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未来走向形成前瞻性的认识。以农村改革标志性事件发展的时序为标准,本论文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过程细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家庭承包制改革及其完成为标志,依靠农地生产力的简单释放产生强大内聚力,逐步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阶段以乡村工业的初步振兴和乡镇企业的辉煌崛起为标志,依靠农村工业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复苏和发展,逐步化解承包制下农村生产要素亟待流转的实然困境。第三阶段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为标志,依靠中央核心政策的引导推动农业发展机制的变革,稳步应对农村经济市场化转轨的新困境。第四阶段以农村劳动力的跨域流动为标志,依靠农村劳动力就业管理政策等推进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以农村经济体制的全面变革积极应对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体制性障碍。第五个阶段是以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为标志,依靠系列一号文件的连续出台,持续加大对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投入力度,在科技支撑和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指导下,全方位应对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流转面临的诸多困境,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道路。透过以上5个阶段的系统梳理,论文得出结论:30年来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发展过程呈现从农地生产力的简单释放,农村工业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复苏与发展,到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全方位统筹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此过程中中央核心政策由初级应对逐步转向体制变革式全方位应对的思路,逐步引导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和合理流动。毫无疑问,至今待解的惠农政策践行效果不佳、农地产权制度“两难”困境、农村教育工作现状不尽人意,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四大迷题,仍然是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瓶颈。基于这种判断论文提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一是通过农业产业体系、科技人才体系和农业基础能力等重点领域建设持续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二是以城乡统筹思路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强化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投入机制;三是以科技创新持续发掘并强化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的内生动力。三条主线将是未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其驱动力仍然是发挥市场对生产要素的基础配置作用,和执政党及政府核心政策的引导作用,农业与农村发展也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期”。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导言  12-19
  1.1 选题背景  12-13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4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4-17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7-18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8-19
第二章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划分标准  19-26
  2.1 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概述  19-20
    2.1.1 官方式直线描述  19-20
    2.1.2 时间序列分期法  20
  2.2 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与进程  20-23
  2.3 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基本脉络  23-26
第三章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业发展新起点  26-45
  3.1 承包制改革前农村生产要素禀赋状况  26-27
  3.2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初步确立  27-35
    3.2.1 多种承包经营方式出现  27-32
    3.2.2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  32-34
    3.2.3 农地整合与结构性初调  34-35
  3.3 承包制下农村经济超高速增长  35-43
    3.3.1 生产力恢复性发展中经济效益初现  35-41
    3.3.2 “一号文件”引导要素流动功勋卓著  41-43
  3.4 简单应对—家庭承包经营引导农村生产要素重组  43-45
第四章 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繁荣  45-61
  4.1 承包制下农村生产要素亟待流转  45-46
  4.2 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市场  46-51
    4.2.1 乡镇企业崛起并发展  46-49
    4.2.2 农村经济结构市场化调整  49-51
  4.3 乡镇企业体制下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动因分析  51-56
    4.3.1 刚性管理政策对要素流动具有积极效应  51-54
    4.3.2 需求层次假说释义生产要素的流转路径  54-56
  4.4 初级应对—发展乡镇企业活跃农村生产要素市场  56-61
    4.4.1 培植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57-58
    4.4.2 拾遗补缺充裕农村工业品市场  58-59
    4.4.3 吸纳释放开辟农村劳动力市场  59-61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向市场转轨  61-74
  5.1 市场化转轨前农村经济发展困局  61-65
    5.1.1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和矛盾  61-64
    5.1.2 农业结构问题与农民增收困境突出  64-65
  5.2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机制形成并发展  65-69
    5.2.1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结构全面调整  65-67
    5.2.2 高层次农业发展机制形成并发展  67-69
  5.3 市场化改革中农业发展机制运行动力分析  69-72
    5.3.1 现代经营理念引导农业产业化  69-70
    5.3.2 连续政策支持推动农业机制运行  70-72
  5.4 稳步应对—体制变革适应农村生产要素流转需求  72-74
    5.4.1 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  72
    5.4.2 变革农技推广体制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  72-74
第六章 跨域转移开辟农村劳动力流动新路径  74-96
  6.1 市场化转轨中农村生产要素禀赋不足  74-80
    6.1.1 二元体制下“三农问题”凸现  74-78
    6.1.2 世贸规则下农业市场困境尽现  78-80
  6.2 市场化发展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索  80-86
    6.2.1 乡镇企业体制下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80-81
    6.2.2 “民工潮”下农村劳动力跨域转移  81-85
    6.2.3 城乡经济梯度转移引导农民工返乡  85-86
  6.3 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模式成因分析  86-89
    6.3.1 原动力—比较利益驱动务工行为  87
    6.3.2 牵引力—农民进城就业政策松动  87-88
    6.3.3 不竭动力—城市低层次就业需求  88-89
  6.4 积极应对—破除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体制性障碍  89-96
    6.4.1 “三农”问题三维度解析  89-93
    6.4.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93-96
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96-116
  7.1 免税时代“三农”发展新困境  96-98
    7.1.1 农民负担反弹面临潜在压力  96-97
    7.1.2 农村基层组织面临双重压力  97
    7.1.3 利润垄断威胁农产品价值链  97-98
  7.2 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初步确立  98-105
    7.2.1 “三农”发展推向新境界  98-102
    7.2.2 新农村建设高潮兴起  102-105
  7.3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动力分析  105-110
    7.3.1 中共十七大新论明晰要素市场发展方向  105-108
    7.3.2 新政解读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新路  108-110
  7.4 全方位应对—城乡统筹思路引导农村生产要素流转  110-116
    7.4.1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110-112
    7.4.2 持续破解农民工问题  112-116
第八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  116-128
  8.1 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经验总结  116-119
    8.1.1 生产力的释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116-117
    8.1.2 核心政策牵引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  117-118
    8.1.3 辩证应对探寻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路径  118-119
  8.2 新时期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待解迷题  119-122
    8.2.1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面临“两难选择”  119-121
    8.2.2 新农村建设四大民生问题遗留待解  121-122
  8.3 新阶段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路径展望  122-128
    8.3.1 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及未来走向  122-125
    8.3.2 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的可行路径  125-128
参考文献  128-131
致谢  131-133
作者简介  133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2.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代县的基督教与民间信仰,B979
  3.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25
  4.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G633.3
  5.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图书馆发展研究,G258.6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F323.6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8. 东北三省农村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F327
  9. 贵州省农村金融抑制及改进措施研究,F832.7
  10. 成都市大学生村官制度调研报告,F325.4
  11. 上海市道路养护市场化管理模式研究,U418.2
  12. 改革开放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演进及启示,F124.7
  13. 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民族关系研究,D633
  14. 农村金融在扩大农民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F323.8
  15. 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的结构与变迁:1978-2010,D630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组织建设,D638;D267.2
  17. 泗洪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F327
  18. 甘肃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F832.7;F224
  19. 内蒙古农牧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327;F224
  20. 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研究,F327
  21. 历史图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G633.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