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作 者: 姜超
导 师: 雷国平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农村居民点 红兴隆垦区
分类号: F30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而农村居民点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正确的引导,土地利用存在着规模过大、结构失衡、效率偏低等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1]。与此同时,农村建造房屋也在不断占用耕地,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粮食主产区红兴隆垦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区位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等为指导,采用实地调查、系统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在分析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后,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潜力3个方面,选取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农场的农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对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按照综合分值由高至低,将所辖11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4个级别,分别对应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评价结果表明,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总体处于低度利用水平,研究区所辖11个农场中,1个农场集约利用(宝山农场),4个农场适度利用(八五二农场、红旗岭农场、双鸭山农场、江川农场),3个农场低度利用(八五三农场、曙光农场、五九七农场),3个农场粗放利用(二九一农场、北兴农场、饶河农场),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充分考虑各级分区特征及主要限制因素,分别针对评价结果得出的集约利用区、适度利用区、低度利用区、粗放利用区,提出了集约利用对策。对于集约利用区(宝山农场),应侧重于加强农场场部及所辖各作业站、居民组活动中心区建设;健全村镇规划建设,严控用地规模。对于适度利用区(八五二农场、红旗岭农场、双鸭山农场、江川农场),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明确产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低度利用区(八五三农场、曙光农场、五九七农场),应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于粗放利用区(二九一农场、北兴农场、饶河农场)应积极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与稳步推进撤队并点工作。该研究可为其他相关区域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1 引言  12-21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4
    1.2.1 研究目的  13
    1.2.2 研究意义  13-14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7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4-16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6-17
  1.4 研究重点及难点  17-18
    1.4.1 研究重点  17-18
    1.4.2 研究难点  18
  1.5 研究区的界定  18
  1.6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8-21
    1.6.1 研究内容  18
    1.6.2 研究方法  18-19
    1.6.3 技术路线  19-21
2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理论基础  21-24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21-22
    2.1.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概念  21
    2.1.2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21
    2.1.3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21-22
    2.1.4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22
  2.2 理论基础  22-24
    2.2.1 土地稀缺理论  22
    2.2.2 土地区位理论  22-23
    2.2.3 地租理论  23
    2.2.4 人地协调理论  23-24
3 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4-32
  3.1 红兴隆垦区概况  24-25
  3.2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5-26
  3.3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26-29
  3.4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29-32
4 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32-40
  4.1 数据的主要来源  32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35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33
    4.2.2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33
    4.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3-35
  4.3 指标标准化处理  35-36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37
  4.5 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37-40
    4.5.1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37
    4.5.2 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37-38
    4.5.3 评价结果分析  38-40
5 推动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实现集约利用的对策  40-43
  5.1 集约利用区对策  40
  5.2 适度利用区对策  40-41
  5.3 低度利用区对策  41
  5.4 粗放利用区对策  41-43
6 结论与讨论  43-45
  6.1 结论  43
  6.2 讨论  43-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0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3.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4.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5.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6.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7.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8.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9.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TU984
  10. 两家子灌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效益分析,F301
  11. 基于水资源安全的台上镇土地利用管理,F301
  12. 吉林市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分析及在土地环境评价中的应用,X825
  13. 三河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P208;P237
  14. 山东省典型区域农田用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X825
  15.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16. 三峡库区典型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计算及处理方法研究,X703
  17. 望城区格塘镇农民集中安置模式创新研究,F301.3
  18. 太湖流域出入湖河流水污染特征研究,X522
  19. 基于GIS技术的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格局研究,P931.5
  2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2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