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作 者: 赵清祥
导 师: 袁红英
学 校: 山东轻工业学院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新时期 县域经济 三农 发展模式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县制,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演变到今天。县制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制度,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彻底解决我国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以后,尤其是上世纪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县域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有不少的问题,主要有这三个方面:效率低下的传统农业;发展不足的中小工商业;滞后于工业化的城镇化。我国农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已经开始逐步提高,但是我国县域农业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或者说我国农业是一种正处于现代农业转型中的传统农业。我国县域中小工商业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但是,县域中小工商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发展还很不充分。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县,县域产业结构层次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人均财政收入太低,居民收入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速度跟不上工业化速度表现为:一是城镇规模过小,县域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不明显,对县域的带动作用有限。二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导致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在农村执行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隔离的二元政策。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在于大量减少农民,发展以县域为主的中小城市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经济始终是我国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的根。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使其向现代农业转变是顺利实现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其出路是引进农业技术,包括引进农业制度和技术本身,投资向农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切实使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得到较大的改善。本文通过详细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着重提出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出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与措施,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索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具体内容如下: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县域经济相关介绍。主要介绍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县域经济的大致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1年的较快发展时期、1982年—2001年的快速发展发展时期、2002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论文的第二部分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我国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我国县域经济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我国县域经济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我国县域经济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基本经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有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广东模式等;基本经验主要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与改变所有制结构,积极推动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借助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依靠区域特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论文的第四部分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分析。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比较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我国县域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我国县域中小工商业发展动力不足,我国县域城镇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等。论文的第五部分是针对我县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构想和对策建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深化管理体系改革,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强化城镇的聚集功能,推进县域城镇化;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前言  11-24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1-14
    1. 我国县域经济的概念内涵  11
    2. 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11-14
  (二) 研究的背景  14-16
  (三) 有关县域经济研究现状综述  16-20
    1.  16-18
      (1)关于县域经济概念内涵的研究  16
      (2)关于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16-17
      (3)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7-18
    2. 主要成果的学术观点  18-19
    3.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19-20
  (四)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0-22
  (五) 逻辑框架  22
  (六)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之处  22-24
    1. 研究方法  22-23
    2. 本论文中的创新之处  23-24
一、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24-27
  (一) 1978 年—1981 年的较快发展时期  24
  (二) 1982 年—2001 年的快速发展时期  24-25
  (三) 2002 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  25-27
二、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7-31
  (一)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7
  (二)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27-28
  (三)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实现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  28
  (四)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28-29
  (五)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9-31
三、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与基本经验  31-34
  (一)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31-32
  (二)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32-34
四、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分析  34-38
  (一)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34-36
    1. 我国县域的基本情况  34
    2.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4-35
    3.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  35-36
  (二)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38
    1.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  36
    2. 我国县域经济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产业层次比较低  36-37
    3.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不足  37
    4. 我国县域农民收入不高并且增长有较大困难  37
    5. 我国县域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37-38
五、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设想与对策建议  38-47
  (一)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设想  38-41
  (二)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47
    1.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41-43
    2. 深化管理体系改革,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  43-44
    3. 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我国县域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  44-45
    4. 强化城镇的聚集功能,推进县域城镇化  45-46
    5. 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46
    6.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6-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53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3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3.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4. 新时期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267
  5.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研究,D613
  6.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7.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8.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9.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10.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11. 晋版“三农”图书的出版现状及对策研究,F320
  12. 山西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327
  13. 甘肃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323.22
  14.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15.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16.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17. 多元文化视野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D082
  18. 不同发展模式下和龙市建设用地总量研究,F301
  19. 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F592.7
  20.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G124
  21.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模式研究,F752.8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