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

作 者: 李昊月
导 师: 张润彤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效率因子分析DEA
分类号: F06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区域化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家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成区域间的竞争。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正面临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日益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学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区域创新已经不仅仅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技术支撑,而且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虽有较多对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相关研究,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的不多;对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相关研究,一般都局限于对区域创新能力或者区域创新效率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将二者结合评价的还不多,而区域创新能力与效率是反映区域创新系统综合实力的两个维度,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评价分析;在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方面,目前一般将区域创新活动过程视为一个整体,未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投入产出过程进行阶段分解,导致其投入产出内部结构评价不清晰并可能出现“高估”的问题,使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准确性不高。本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创新理论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能力与效率是反映区域创新系统综合实力的两个维度,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系以及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创新理论结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与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效率的定义与阶段性分解,并据此分别对二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法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因子分析法与DEA方法的原理进行介绍,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以全国(除西藏、新疆外)28个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运用因子分析法与DEA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与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二者评价结果对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综合实力进行分析,据此得出梯度排列,更清晰反映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情况,对区域创新综合实力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1
1 引言  11-15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内容  13-15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5-27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17
  2.2 区域创新理论  17-23
    2.2.1 区域创新系统  17-19
    2.2.2 区域创新能力  19-22
    2.2.3 区域创新效率  22-23
  2.3 区域创新系统与其能力、效率三者间的关系  23-24
  2.4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创新系统的融合  24-27
3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27-40
  3.1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  27-28
  3.2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  28-30
  3.3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0-37
    3.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0-31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1
    3.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37
  3.4 评价方法一因子分析法  37-40
    3.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7-38
    3.4.2 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  38-40
4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  40-50
  4.1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效率的定义  40-41
  4.2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效率的阶段性分解  41-42
  4.3 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45
    4.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43
    4.3.2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3
    4.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45
  4.4 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  45-50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5-46
    4.4.2 评价方法—DEA方法  46-50
5 实证研究  50-82
  5.1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50-65
    5.1.1 数据来源说明  50
    5.1.2 评价分析  50-65
  5.2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65-74
    5.2.1 数据来源说明  65-66
    5.2.2 评价分析  66-74
  5.3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与效率评价综合比较  74-80
  5.4 对策建议  80-82
6 结论与展望  82-83
参考文献  83-85
作者简历  85-87
学位论文数据集  87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1.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2. 旧建筑改造的新思考,TU746.3
  13. 山东省对外可持续贸易发展效率的评价研究,F224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研究,D922.68
  15. 浙江影视文化产业品牌构建及发展方向的研究,G124
  16. 山西省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7. 基于马克思自然观的环境资源绿色核算比较研究,F205
  18. 三一重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F426.4
  19. 浙商特性、经营风险预警能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F224
  20. 西安纺织城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规划策略研究,U491.12
  21.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F83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学分支科学 > 区域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