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评价研究

作 者: 朱磊
导 师: 周洪文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区域创新系统 经济增长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 复合系统协调度
分类号: F27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重庆市的中长期目标,是成为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极。且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GDP增速更是名列全国第一。然而,重庆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在未来长期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是否能够成功凸显经济增长极地位以带动整个成渝经济区、甚至大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经典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创新才是为经济保持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的源泉,而要提高重庆市的创新能力,就必然需要其创新体系中各个层次、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所以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分别引入产业创新区域创新系统,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的协调性进行评价,以寻找到现阶段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而提出提升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相关建议。本文针对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的协调性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从内外部多个层次界定了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概念范畴,并引入区域创新系统扩展产业创新与其联系;(2)在明确了两个系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以此提出重庆市提升产业创新协调性的主体与客体条件;(3)基于理论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将其量化,采用2000年至2009年的数据,使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价;(4)根据实证结果,针对重庆市实际情况以及实现协调性的主体客体条件,揭示重庆市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1)重庆市现阶段正处于产业创新动态循环系统中的高度市场创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水平相对滞后;(2)由于缺乏成熟的产业创新的平台,产业创新内部各个功能要素之间、外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3)作为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组织,其创新动力在该阶段极度匮乏。(4)政府科技投入和教育投资所占财政支出比例相对其他省市较低,导致区域创新系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进而导致复合系统的低协调性水平;(5)重庆市在技术市场的服务和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尚不成熟,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新专业和新领域的研究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产业创新缺乏足够的创新人力资本推动。本文建议如下:(1)加强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融合,避免“木桶效应”;(2)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积累资本,提升创新动力;(3)进一步发挥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平台建设效率;(4)深化产业创新协调性的理论和实践,提升重庆市产业创新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文献综述  9-15
  1. 国外研究综述  9-11
  2 国内研究综述  11-13
  3 述评  13-15
第一章 导论  15-2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5-16
    1.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5
    1.1.2 研究意义  15-16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8
    1.2.1 研究方法  16-17
    1.2.2 技术路线  17-18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8
    1.3.1 研究内容  18
    1.3.2 研究目标  18
  1.5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18-21
    1.5.1 论文结构  18
    1.5.2 创新之处  18-21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借鉴  21-29
  2.1 概念界定  21-23
    2.1.1 区域创新系统  21
    2.1.2 产业创新  21-22
    2.1.3 协调性  22-23
  2.2 理论借鉴  23-29
    2.2.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3-24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4-25
    2.2.3 产业创新理论  25-26
    2.2.4 系统论,协同论及混沌理论  26-29
第三章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分析  29-39
  3.1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界定和内容  29-30
    3.1.1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界定  29
    3.1.2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内容  29-30
  3.2 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关系分析  30-34
    3.2.1 产业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中各主体因素的关系分析  30-34
  3.3 实现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条件  34-39
    3.3.1 实现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主体条件  34-36
    3.3.2 实现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客体条件  36-39
第四章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39-51
  4.1 指标体系构建  39-44
    4.1.1 指标选取准则  39-40
    4.1.2 指标的选取及说明  40-41
    4.1.3 指标体系的分析说明  41-44
  4.2 评价方法及内容  44-51
    4.2.1 评价方法的分析  44-45
    4.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5-46
    4.2.3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评价模型建立  46-48
    4.2.4 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协调性的评价标准  48
    4.2.5 基于熵值法的数据指标权重的计算  48-51
第五章 基于重庆市实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51-59
  5.1 指标数据的来源和调整  51
  5.2 指标计算  51-55
  5.3 评价结果分析  55-59
    5.3.1 基础数据分析  55-57
    5.3.2 系统协调度分析  57-59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59-63
  6.1 问题探析及结论  59-60
  6.2 政策建议  60-63
参考文献  63-65
致谢  65-67
发表论文情况  67

相似论文

  1. 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F127;F224
  2.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3.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4. 中部地区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变化研究,F127
  5.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6. 中国环境管制体制及其绩效研究,X321
  7. 税收、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F812.42
  8.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扩散研究,F061.5
  9.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F124;F224
  10. 吉林省与广东省经济增长问题比较研究,F224
  11.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问题研究,F127
  12. 企业实施产业创新战略的途径和策略,F273.1
  13. 青岛市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绩效研究,F224
  14. 江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127;F224
  15. 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及产业关联研究,F223
  16.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F224
  17. 广西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832.7;F127
  18.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相关性研究,F205
  19.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需与内需关系研究,F224
  20. 中国国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224
  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研究,F06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世界各国企业经济 > 中国 > 地方企业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