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外部审计质量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实证研究

作 者: 任慧哲
导 师: 郑燕
学 校: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外部审计质量 大股东“掏空” 委托代理 关联担保
分类号: F23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和公司制度的缺陷以及股权分置的特殊结构,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舞弊现象,如内幕交易、欺诈客户等。其中讨论最集中的是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掏空”又称为“隧道效应(Tunneling)”,是指作为管理者的大股东通过地下通道转移资产行为,既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通过多种隐蔽手段如内部关联交易、证券回购等,从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合法或者非法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导致不容忽视的后果,如操纵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审计师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外部监督机制,应该有效的识别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根据大股东“掏空”的严重程度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那么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的资本市场而言,审计师能否如预期那样能够识别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针对不同“掏空”程度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出具何种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费用和审计师变更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否有关系呢?这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根据我国沪两深市上市公司2008-2010年连续3年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综合了影响外部审计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审计师变更,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实证方法和建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这三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其次研究这三者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关系;最后站在公司治理的视角,主要是外部审计监督的角度,对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提出具有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建议。根据实证得出的结果,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2008-2010这3年中,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担保“掏空”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大股东通过担保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2)2008-2010这3年中,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掏空”的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3)在这3年中,审计意见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就越不容易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4)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审计费用和审计师的变更与大股东担保“掏空”和大股东资金占用“掏空”不存在任何相关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9
第一章 导论  9-14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框架  10-12
  1.3 研究方法  12
  1.4 研究的创新点  12-14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14-21
  2.1 外部审计质量  14-15
  2.2 委托代理问题  15-16
    2.2.1 大股东“掏空”  15
    2.2.2 委托代理理论  15-16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6-21
    2.3.1 国外相关文献  16-18
    2.3.2 国内相关文献  18-20
    2.3.3 文献述评  20-21
第三章 大股东“掏空”与审计意见的理论分析  21-26
  3.1 大股东“掏空”的理论根源  21-23
    3.1.1 委托代理理论与第二委托代理关系  21-22
    3.1.2 信息不对称加剧大股东“掏空”行为  22-23
  3.2 我国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具体原因  23-24
    3.2.1 股权性质  23
    3.2.2 制度背景  23
    3.2.3 内部治理  23-24
  3.3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  24-26
    3.3.1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的关系  24
    3.3.2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通过担保“掏空”的关系  24-25
    3.3.3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占用资金“掏空”的关系  25-26
第四章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实证分析  26-46
  4.1 研究设计  26-30
    4.1.1 提出研究假设  26-28
    4.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8-29
    4.1.3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29-30
  4.2 描述性统计  30-38
    4.2.1 外部审计质量与大股东“掏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0-31
    4.2.2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性分析  31-34
    4.2.3 审计费用与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性分析  34-36
    4.2.4 审计师变更与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性分析  36-38
  4.3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38-39
    4.3.1 多元回归结果  38
    4.3.2 回归结果分析  38-39
  4.4 对照组分析  39-46
    4.4.1 对假设 4 的检验  39-40
    4.4.2 对假设 5 的检验  40-45
    4.4.3 对假设 6 的检验  45-46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46-50
  5.1 研究的结论与局限性  46-47
    5.1.1 研究结论  46-47
    5.1.2 研究局限性  47
  5.2 政策建议  47-50
    5.2.1 提高信息披露及时性和降低信息不对称  47-48
    5.2.2 深化内部改革和内部监督控制  48
    5.2.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惩罚机制  48-49
    5.2.4 优化审计环境并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49-50
参考文献  50-54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54-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私募基金的最优投资规模,O224
  2. 基于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物流商选择与激励,F326.6
  3. 张安泰诉建行白银分行侵权纠纷一案分析,D923
  4. 基于代理商报酬合约设计的渠道控制研究,F224
  5. 宗族制度与徽商典当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K248
  6. 信息经济学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G252
  7. 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8. 地方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研究,F812.3
  9. 集团公司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F224
  10. 股权结构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研究,F271;F224
  11. LY公司项目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F272.92
  1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S公司销售人员管理控制研究,F274
  13. A公司3PL提供商道德风险防范研究,F426.471
  14. 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F272.92
  1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IT外包激励机制研究,F426.6
  16. 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群体协同机制研究,F272
  17. ERP项目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及组织机制设计,F270.7
  18. 民间合会的合作机制探讨,F224
  19. 代建制项目治理结构中利益关系研究,F284
  20. 非上市民营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设计研究,F276.5
  21. 股东优势下食品上市公司管理者激励契约设计,F426.82;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审计 > 各类审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