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作 者: 吴琦
导 师: 赖明勇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应用经济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非线性 动态面板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取得了显著性增长,但收入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城乡收入比呈现先降后升的“W”形,从1978年的2.6:1增至2010年的3.23:1,整体水平不断扩大,年均增长0.81%。与此同时,伴随日益严峻的收入差距,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和“返乡潮”并存的劳动力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与区域不平衡成为理论研究上不可忽视的“悖论”。因此,明确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是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调整城乡收入分配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可以为解决自2008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频频发生的“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提供较有裨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测算和估计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和重大政策调整,重新划分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从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等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一方面,采用改进法得出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并根据实际数据观测,提出包含收入差距的三次项的非线性模型,用以检验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动态模拟全国31个省级面板和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面板数据中城乡收入差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劳动力转移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的变化呈现阶段性变化,有两个明显拐点,分别出现在泰尔系数为0.088和0.1624左右。近两年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表明我国正处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第三个区间,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仍会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由城市到乡镇转移;从31个省级面板数据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之间存在非线性的“N”型关系,且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动态面板模型来看,东部和中部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劳动力转移存在“N”型影响作用,东部地区的系数比中部地区要大,西部地区暂不存在这种关系。因此,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的关键时期,中西部地区需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合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回流劳动力与地区产业发展的融合;东部地区需要继续“腾笼换鸟”,以农民工市民化等优惠政策吸引技术熟练、人力资本更高的劳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升级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插图索引  11-12
附表索引  12-13
第1章 绪论  13-2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5
    1.1.1 选题背景  13-14
    1.1.2 选题意义  14-15
  1.2 文献综述  15-21
    1.2.1 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  15-17
    1.2.2 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  17-20
    1.2.3 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双向作用的相关研究  20
    1.2.4 文献评述  20-21
  1.3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1-24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23
    1.3.2 创新点  23-24
第2章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24-39
  2.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和转移数量  24-28
    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计算方法比较  24-25
    2.1.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的计算  25-27
    2.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估算  27-28
  2.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和历史阶段划分  28-34
    2.2.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区特征  28-29
    2.2.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行业特征  29-30
    2.2.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省级转移特征  30-31
    2.2.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31-33
    2.2.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划分  33-34
  2.3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概况  34-37
    2.3.1 全国层面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34-35
    2.3.2 区域层面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35-36
    2.3.3 行业和职业层面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36-37
  2.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演变过程  37-38
  2.5 小结  38-39
第3章 全国层面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检验  39-50
  3.1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  39-41
    3.1.1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关系机理  39-40
    3.1.2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影响路径  40-41
  3.2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影响关系检验  41-44
    3.2.1 格兰杰因果检验原理  41-42
    3.2.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2-43
    3.2.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及分析  43-44
  3.3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线性模型设定  44-48
    3.3.1 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线图  45
    3.3.2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线性模型构建  45-46
    3.3.3 数据来源和说明  46-48
  3.4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48-49
  3.5 小结  49-50
第4章 省际层面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检验  50-61
  4.1 省际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模型构建  50
  4.2 动态面板模型计算方法  50-55
    4.2.1 面板模型的优势  50-51
    4.2.2 面板模型构建原则  51-52
    4.2.3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估计  52-54
    4.2.4 相关检验  54-55
  4.3 动态面板数据选取与说明  55-57
    4.3.1 数据来源  55
    4.3.2 变量选取与说明  55-57
    4.3.3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57
  4.4 全国 31 个省际面板模型结果与分析  57-59
  4.5 全国东-中-西部面板模型结果与分析  59-60
  4.6 小结  60-61
第5章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61-64
  5.1 抓住产业转移机遇,促进区域间劳动力转移合理化  61-62
  5.2 提高中西部最低工资标准,加速劳动力向中西部转移  62
  5.3 缩小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提高劳动力转移质量  62-64
结论  64-66
参考文献  66-75
致谢  75-77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77

相似论文

  1.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2. 基于陀螺和星敏感器的卫星姿态确定研究,V448.2
  3.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4.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5. 基于FPGA的射频功放数字预失真器设计,TN722.75
  6. 红外成像目标模拟电阻阵电控系统研制,TJ765.4
  7. 非线性变结构导引规律的研究,TJ765
  8. 基于无源性的控制及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TP13
  9. 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TJ765
  10. 两类非线性波动方程的行波解,O175.29
  11. 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TN713.8
  12. 一类孤子方程的可积离散化,O175.2
  13.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4. 混凝土率型内时损伤本构模型,TU528
  15. Copula-EGARCH-核密度模型研究及应用,O211.3
  16. 基于甘油跨膜运输混杂动力系统的鲁棒性与辨识,TQ223.162
  17. 基于网络平台下美术信息的非线性特征,J205
  18. 配合物二碘三烯丙基硫脲合镉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7
  19. 非线性演化方程的Frobenius可积分解与可积系统的扩展,O175.5
  20.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驱动的复合材料箱型薄壁梁的非线性变形,TB33
  2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F124.7;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