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互联网影响下的传播流程与新闻生产研究-以新浪微博、天涯论坛为例

作 者: 刘爱
导 师: 陈红梅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微博 论坛 新闻标题 新闻价值 消息来源 报道框架 传播流程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变成了交相互动的多向度,每一个网民都具备了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亦是信息的传播者。传统媒体不再占据着第一手资料也无法成为唯一的信息来源,每一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网络媒体的涌现大大丰富了传播渠道,提供了众多消息来源,打破了大众传媒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消息源的扩展,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最后,新闻报道的结构框架也发生了改变。新闻传播过程中许多因素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两级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两级转变为多级传播,原有线性的传播流程被打破。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网络媒介对新闻及其传播流程的影响,以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及传播流程所发生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深入了解网络媒介的出现给新闻传播本身及其流程带来了怎样具体的改变,网络上的信息更新以秒来计算,因此本文的完成有赖于完整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本文拟定的研究方法是对网络上的文本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资料收集法、个案分析法并结合简单的统计方法将网络对新闻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案例对传播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在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具体以新浪微博、天涯论坛两种网络平台作为范例分析网络对新闻及其传播流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介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舆论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3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11-12
    一、研究问题  11
    二、研究意义  11-1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0
    一、网络媒介特性研究  12-14
    二、媒介融合研究  14-16
    三、网络与传播模式  16-18
    四、网络与新闻研究  18-20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拟达到的研究目的  20-21
    一、研究目标  20
    二、研究内容  20-21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第四节 研究思路  21-23
第二章 微博与新闻传播流程—以“真维斯事件”为例  23-38
  第一节 微博与信息传播流程  23-25
    一、传播流程的概念界定  23-24
    二、微博改造新闻传播流程  24-25
  第二节 “清华真维斯”事件的微博扩散流程  25-35
    一、群体传播的“圈”效应  26-27
    二、意见领袖助推事件进程  27-30
    三、大众传播的“场”效应传播  30-33
    四、舆论消退期  33-35
  第三节 微博传播的路径变化分析  35-38
    一、新闻来源即时广泛  35-36
    二、“去中心化”式的传播形式  36-38
第三章 网络论坛与新闻传播流程—以“天涯论坛”15天新闻样本为例  38-50
  第一节 研究样本说明  38-43
  第二节 “媒介共鸣”与“断裂”——网络论坛传播状况分析  43-45
    一、“媒介共鸣”现象  43-44
    二、“议题断裂”现象  44-45
  第三节 网络论坛对传播流程的影响  45-50
    一、网络论坛作为新型民意表达平台  45-47
    二、网络论坛的区别化影响  47-50
第四章 网络参与下的传统媒体传播—以“徐武被精神病”为例  50-60
  第一节 徐武事件的概述  50-51
  第二节 徐武事件的传播阶段划分  51-55
    一、事件危机爆发期  51-52
    二、舆论沸腾期  52-54
    三、关注消退期  54-55
  第三节 传播流程中的“共振”现象分析  55-58
  第四节 事件互动小结  58-60
第五章 网络传播媒介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60-75
  第一节 新闻标题的通俗化  60-63
    一、口语化凸显贴近性  60-62
    二、网络流行语成为标题元素  62-63
  第二节 消息来源的偏向分析  63-68
    一、“韩寒方舟子”事件始末  64
    二、事件中的消息来源状况统计  64-68
  第三节 新闻价值标准的转变  68-71
    一、“云南省水利厅干部聚众打麻将”事件始末  69
    二、价值判别标准的转变分析  69-71
  第四节 新闻报道框架的改变  71-75
    一、“日本青年武汉丢车”事件概述  71-72
    二、事件报道框架的分析  72-75
第六章 结语  75-79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研究发现  75-77
  第二节 研究建议  77-79
参考文献  79-82
后记  82

相似论文

  1.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2.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3.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4.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5. 微博:草根话语权的假象,G206
  6.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7. 传统媒体议程与网络议程的对比研究,G206
  8.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9. 基于网络论坛的社会公共事件传播研究,G206
  10. 新闻标题中隐喻的认知研究,H15
  11. 企事业单位论坛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2. 论微博的公民话语权,G206
  13. 论微博客中的网络公众聚集现象,G206
  14. 从都市报微博看都市报的数字化转型,G216.2
  15. 电视节目“编排艺术手法”探析-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G222
  16. 微博的受众心理研究,G206
  17. SZ公司微博营销策略研究,F274
  18.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19. 中国网络自媒体时代下的交往行动研究,G206
  20. T公司经销商培训管理案例研究,F426.72
  21. 基于微博的网络热点发现模型及平台研究,F4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