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

作 者: 王潇雨
导 师: 李惠民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移动即时通讯 科技接受模型 使用与满足理论 微信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将达到7.21亿,超过7.16亿的PC网民规模,中国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即时通讯手机应用,约两年时间使用者数突破3亿。目前关于微信的研究集中在即时通讯技术自身的特性、功能及其服务品质与使用者满意度等方面,对使用者使用意图和行为很少涉及。本研究将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微信为主题,以“科技接受模型”为基础框架,分析使用者对微信的使用意图及行为。同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案例,深入了解影响使用者使用意图的因素。全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问题和方法。第二章以科技接受模型为基础,加入“认知娱乐性”变量构建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探讨微信使用者的使用行为。第三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访谈、体验式研究等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的结论,深入解读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及意图。第四章集中探讨微信传播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思考。研究发现,微信个人使用者多为19-35岁高学历的年轻人。主观规范是影响响使用者使用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使用者很看重微信是否有用,微信的有用性更能促进使用者的使用意图,使用者认为有用和好用同样重要;使用者对微信的定位倾向于有效易操作的沟通工具,而非娱乐设备,同时认为容易使用比娱乐功能更重要。微信加强使用者与家人、朋友的接触,满足个人使用者社会整合的需要,同时满足个人使用者的情感需要;合并PC与移动终端,满足个人使用者的认知需要;半私密传播方式满足个人使用者的自我展示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组织机构名人通过官方帐号传递公共信息,巩固其舆论领袖地位,满足社会整合的需要。企业应用微信平台多是客户服务和产品营销。研究进一步提出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微信的媒介属性如何发展;如何应对微信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及犯罪威胁;如何正i确而有效的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引导和控制;传统的通信方式和新型的互联网通信方式之间的竞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8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  11-15
    1.1.1 即时通讯(IM)向移动终端飞速发展  11-12
    1.1.2 微信的蓬勃发展  12-15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5-16
    1.2.1 研究目标  15-16
    1.2.2 研究意义  16
  1.3 文献回顾  16-18
    1.3.1 即时通讯(IM)使用者相关研究  16-18
    1.3.2 即时通讯(IM)应用的使用者相关研究  18
    1.3.3 移动即时通讯应用微信的相关研究  18
  1.4 研究的理论出发点  18-20
    1.4.1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19
    1.4.2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19-20
  1.5 研究问题  20-21
  1.6 研究方法  21-26
    1.6.1 问卷调查法  21-25
    1.6.2 访谈法  25
    1.6.3 文献分析法  25-26
    1.6.4 体验式观察法  26
  1.7 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  26-28
第二章 基于”科技接受模型”使用者意图及行为探讨  28-40
  2.1 科技接受模型的由来  28-32
    2.1.1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28-29
    2.1.2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29-30
    2.1.3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30
    2.1.4 科技接受模型的修正版本——TAM2  30-31
    2.1.5 认知娱乐性  31-32
  2.2 本研究的科技接受模型模型及假设  32-34
    2.2.1 本研究模型架构  33
    2.2.2 基于模型的研究假设及变量定义  33-34
  2.3 模型假设检验  34-35
  2.4 结论与讨论  35-40
    2.4.1 个人使用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35-37
    2.4.2 模型的假设验证情况  37-39
    2.4.3 小结与思考  39-40
第三章 “使用与满足理论”解读微信使用者行为  40-48
  3.1 使用与满足理论  40-42
    3.1.1 理论起源  40
    3.1.2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40-42
  3.2 微信使用者的“使用与满足”  42-47
    3.2.1 “强关系链”满足个人使用者社会整合的需要  42-43
    3.2.2 整合各类电脑与移动终端,满足个人使用者的认知需要  43-44
    3.2.3 方便易用,满足个人使用者的情感需要  44-45
    3.2.4 半私密空间的传播,满足自我展示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45-46
    3.2.5 官方账号发布公共信息,满足组织机构使用者的整合需要  46
    3.2.6 企业账号的微信营销和客服  46-47
  3.3 小结  47-48
第四章 基于微信使用者的思考及讨论  48-53
  4.1 微信的媒体属性会如何发展  48
  4.2 陌生人引发安全及伦理问题  48-50
  4.3 各类信息传播如何引导和控制  50-51
  4.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与传统通信的关系  51-53
结语  53-55
参考文献  55-58
附录  58-61
  1 [问卷]对于手机终端IM应用的使用行为探讨——以微信使用者为例  58-59
  2 [访谈提纲]对于手机终端IM应用的使用行为探讨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9-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泰剧进入中国市场的传播学分析,J905
  2. B2C购物网站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724.6
  3. 上海市在校大学生观看《中国达人秀》的行为、动机和满足研究,G222
  4. 大学生英文报刊使用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H319
  5. 网站互动性的接受研究,TP393.092
  6. 信息系统服务接受行为模式研究:以唐山联通信息魅力服务为例,F224
  7. 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行为意向研究,F626;F49;F224
  8. 中小学数学网络教学资源满意度研究,G434
  9. 基于用户认知与个性化推荐的购物系统用户体验度研究,F713.36
  10. 消费者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724.6
  11. 公民记者对公民新闻媒体的使用与满足,G214
  12.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对不同健康传播模式的需求研究,R587.1
  13. 基于可用性的移动商务采纳研究,TN929.5
  14. 中老年人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与满足研究,C913.6
  15. 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游戏采用行为的差异比较研究,G645.5
  16. 基于传播学视野的穿越剧探析,G206
  17. 校园微博客产品心理评价与设计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50-05
  18.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C913.3
  19.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20. 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