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育影像狂欢下的阴影

作 者: 沈晨
导 师: 王庆军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体育影像 狂欢 体育电视化 中学生体育教育
分类号: G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时代的召唤下,电视与体育结合成了时下最有潮流特征的新现象——体育电视化,体育需要电视将其展现在大众的眼前,而电视也需要操控体育素材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两者之间已经如胶似漆、再难分离。于是,天天冲击着人们视觉神经的电视体育也蔓延到学校体育当中来,影响着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所谓体育电视化是体育媒体化的分支细节,其主要指的是将体育相关信息及形象通过选择、聚焦、放大、反复、变形等电视手段制作成电视体育文化商品后再呈现给大众的过程。经电视化后的体育包括了体育消息、体育评论、体育专题、电视体育竞赛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电视体育杂志栏目、体育纪录片等。是把现实体育转化为电视媒体文本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电视体育逐渐形成了奇观化、商业化、竞技化、娱乐化、仪式化、色情化的特征,为中学生的体育教育带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大块,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多层次的影响。虽然体育与电视的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却也滋生出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也导致了体育成为商业化下赚取金钱的工具。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及传播学、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在多元视角下系统的分析了电视体育的特征,并阐述了体育电视化对当前中学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试图规避相应的对策。为改进和完善我国电视体育传播及健康引导中学生体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前言  7-10
第1章 体育电视化的内涵  10-13
  1.1 体育电视化的概念界定  10-11
  1.2 体育电视化的深度解读  11-13
第2章 当下电视体育的特征解析  13-19
  2.1 电视体育奇观化呈现——追逐光电影像的拟态虚幻  13-14
  2.2 电视体育商业化追求——快乐原则背后的温柔陷阱  14-15
  2.3 电视体育娱乐化表达——诉求感官刺激的过度狂欢  15-16
  2.4 电视体育仪式化认同——创造全球共通的文化外表  16-17
  2.5 电视体育竞技化偏爱——屏蔽体育的育体价值本质  17
  2.6 电视体育色情化诱惑——太过泛滥的身体欲望刺激  17-19
第3章 电视体育的潜在教育功能与中学生的触媒行为  19-25
  3.1 电视体育的潜在教育功能  19-22
    3.1.1 电视体育的"拟态环境"  19-20
    3.1.2 "拟态环境"下电视媒介文化对受众的影响  20-21
    3.1.3 发挥电视体育潜在教育功能  21-22
  3.2 中学生接触电视体育的现状调查  22-25
    3.2.1 调查的基本方法  22-23
    3.2.2 调查结果  23-25
第4章 体育电视化对中学生体育教育的影响  25-37
  4.1 体育电视化对中学生体育教育的积极影响  25-29
    4.1.1 普及体育知识,推动体育发展  25-26
    4.1.2 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6-27
    4.1.3 激发运动兴趣,引向终身体育  27-28
    4.1.4 完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28-29
  4.2 体育电视化对中学生体育教育的消极影响  29-37
    4.2.1 重视视觉享受,忽视身体需要  29-30
    4.2.2 媒体自身缺陷,左右学生判断  30-33
    4.2.3 体育偶像崇拜,摆布体育消费  33-34
    4.2.4 学生兴趣广泛,教学内容难调  34-35
    4.2.5 西式体育风靡,传统体育丢失  35-37
第5章 规避体育电视化对中学生体育负面影响的对策  37-48
  5.1 电视媒体层面的对策  37-41
    5.1.1 发挥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  37-39
    5.1.2 体育教学媒体化——让中学生与电视体育"零距离"  39-40
    5.1.3 加强电视人媒介素养  40-41
  5.2 学校体育教育层面的对策  41-45
    5.2.1 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和学生共缺的解题秘笈  41-43
    5.2.2 利用电视体育正面功能,合理设计体育课堂教学  43-44
    5.2.3 拓展课外体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体育活动  44-45
    5.2.4 增设传统体育项目,弘扬传统体育文化  45
  5.3 政府监督层面的对策  45-48
    5.3.1 政府监督,政策引导  46
    5.3.2 制定法律,条款限制  46-48
结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2
附录A  52-54
附录B  54-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G122
  2. 狂欢视野下的民间小戏,J825
  3. 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解析,I561
  4.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5. 从加冕到脱冕,I561
  6. 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J905
  7. 儿童的确立,I207.8
  8. 跨越世纪的狂欢,J905
  9.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解析,J905
  10. 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I207.3
  11. 广西融水良双闹鱼节调查与研究,K892.4
  12.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二人转现象研究,J825
  13. 权力交织的场域,I207.42
  14. 论王朔痞子英雄的文化内涵,I207.42
  15. 《拍卖第四十九批》的对话性研究,I712
  16.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狂欢精神,I313
  17. 狂欢中的新生,I712
  18. 中国当代小说的身体修辞研究,I207.42
  19. 布尔加科夫中篇小说时空体研究,I512
  20. 童话的狂欢—唐·巴塞尔姆《白雪公主》的巴赫金式解读,I712.074
  21. 狂欢与对话,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