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作 者: 闫晋光
导 师: 姜霞
学 校: 西安体育学院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洞通背拳 传承 保护 发展
分类号: G852.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洪洞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洪洞县的文化博大精深,洪洞县的文物数不胜数,洪洞县的名人璀璨耀眼。华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这里浓缩被称为神圣之邦的广袤沃土。洪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有中镇霍山父亲的厚爱和汾水霍泉母亲的哺育。这山的阳刚之气,这水的灵秀之魂,造就了洪洞文化独有的内核,也铸就了洪洞人民独有的气质。可以说,正是这自然天成的河山之魂,造就了洪洞这一地域独有的历史大势。在这片沃土上蕴藏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拳种——洪洞通背拳,又称通背缠拳。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我国的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一些传统武术文化特性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拳种的传承面临断代危机,濒危状况日渐突出,作为地方拳种的洪洞通背拳发展也不容乐观。经过山西洪洞通背拳协会的挖掘、整理、申报、不断努力,在2011年6月10日山西省洪洞县通背缠拳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的帮助下山西洪洞通背拳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是山西洪洞通背拳的濒危状况依然严峻。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濒危状况,本文对山西洪洞地区通背拳的流传区域,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习练者、爱好者,山西洪洞通背拳的历史传承人、现代传承人等调查对象,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进行认真分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洪洞通背拳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要改变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保护传承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山西洪洞通背拳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阶段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问题。2、门派之争长期以来是影响山西洪洞通背拳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该摒弃门户偏见加强交流,发挥民间组织在洪洞通背拳传承中的作用。3、山西洪洞通背拳流传区域主要集中在洪洞县及周边地区,洪洞通背拳的传承缺少传承活力、缺乏后续人才。要完善各代表传承人传习所,构建标准化传习所;扩大洪洞通背拳传习所数量与规模,建立省级标准化传习所。加大洪洞通背拳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培养继承洪洞通背拳文化与技艺的后续人才。4、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还需要领导的重视以及政府的政策鼓励与资金支持。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是洪洞通背拳传承与发展的基石,洪洞通背拳的发展一定要依托政府。5、对山西洪洞通背拳的宣传开展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洪洞地域文化、历史资源优势,开设洪洞通背拳旅游特色项目。改进传统教授方法,组织专家编写洪洞通背拳教材,为洪洞通背拳走进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6、洪洞通背拳理论体系比较欠缺,特别是关于洪洞通背拳历史起源与传承发展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大洪洞通背拳的历史资料以及文化内涵的挖掘,理清洪洞通背拳的传承头绪,完善洪洞通背拳自身的理论体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1 前言  9-10
  1.1 选题依据  9-10
    1.1.1 传承传统武术  9
    1.1.2 顺应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需要  9-10
2 研究目的意义  10-12
  2.1 研究的目的  10-11
  2.2 研究的意义  11-12
3 文献综述  12-15
  3.1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介  14-15
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5-17
  4.1 研究对象  15
  4.2 研究方法  15-17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17-36
  5.1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源流  17-18
  5.2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历史与发展  18-21
  5.3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文化特征与内涵  21-24
  5.4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申遗之路  24
  5.5 山西洪洞通背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25
  5.6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现状调查  25-36
    5.6.1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流派  25-26
    5.6.2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与习练人数  26-28
    5.6.3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方式  28-31
    5.6.4 管理部门对山西洪洞通背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31-32
    5.6.5 山西洪洞通背拳的理论研究现状  32
    5.6.6 制约山西洪洞通背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2-34
    5.6.7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西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对策  34-36
6 结论与建议  36-38
  6.1 结论  36-37
  6.2 建议  37-38
参考文献  38-41
致谢  41-42
附件(1)  42-45
附件(2)  45-4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6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4.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5.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6.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7.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8.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9.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10.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11.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12.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13.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4.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5.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16.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17.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8.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9.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20.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2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拳术 > 通背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