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补充路径研究

作 者: 孙静
导 师: 孟文娣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体育学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举国体制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学训矛盾 体教结合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5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旨在构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补充路径,完善举国体制,确保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结论如下:(1)“南通现象”堪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的典范,但是“南通现象”还是折射出与盲目追求后备人才数量增长和粗放式培养方式相伴而来的学训矛盾、文化素质低下、升学难、就业难和招生难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满足后备人才成长必须具备的6个条件(表7),转变培养方式,那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人荒”问题或许永远无解。(2)基于系统论的理念,面对困境中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体教结合”的近期改革应该是在现行的体制下首先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院校化”。但是,后备人才成长应该具备的6个(约束)条件体育院校(培养单位)必须满足,如果不能满足(违反)其中任何一个(约束)条件,那么,这个培养单位就不具有可执行性,是不可操作的。就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而言,都不能满足这6个条件。所以,必须提高一个层级,从部委的层次考虑,国家体育总局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满足这6个条件,即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国家集训队可与北京体育大学共建培养精品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基地。否则,在各省、区、市注册的苗子不会往北京体育大学输送。(3)精品学生运动员训练基地规避了“层层衔接”中的局部利益对系统训练的干扰,确保少年儿童甚至学龄前儿童实施多年、科学、系统的早期定向培养;能确保其在10-12年训练的各个阶段的训练内容、重点、负荷量与强度大小及要求都能依据其个体生长发育的特点科学安排。(4)精品学生运动员训练基地是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补充路径,是竞技体育获得良性运行的机制。唯有切实地把文化教育作为运动员群体的战略选择,竞技体育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5)精品学生运动员训练基地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自留地”,首先要为扩大优势项目的数量以实现扩大获得奖牌项目覆盖率而设置优势项目,同时更应该针对后备队伍人数下降的项目、发展水平低的项目(田径、足球等)和社会认知度的偏、冷、难项目(拳击、柔道、帆船、皮划艇等)优先设项,以弥补这些项目后备人才的不足,确保我国奥运项目协调均衡地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1、前言  12-34
  1.1 研究背景  13-32
    1.1.1 赞成说  13-20
    1.1.2 反对说  20-28
    1.1.3 改革说  28-32
  1.2 选题依据  32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2-33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3-34
2、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34-56
  2.1 研究对象(内容)  34
  2.2 研究方法  34-56
    2.2.1 文献资料法  34-53
    2.2.2 编制调查表  53-54
    2.2.3 现场调查  54-55
    2.2.4 常规数据统计方法  55-56
3、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6-99
  3.1 您愿意让孩子去体校训练吗?  56-58
  3.2 如果您愿意让孩子去体校训练,您是愿意让孩子去业余体校还是让孩子去“三集中”体校?  58-61
  3.3 如果您的孩子有运动天赋,被推荐并被选中继续训练,您希望孩子去省、市、自治区体工队?体育院校(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还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61-63
  3.4 有关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争论由来已久,纵观争论的观点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您同意哪一种观点呢?  63-68
  3.5 有专家指出中国的竞技体育必须回归教育,您认为哪一种体制能够渐进地实现“体教结合”而又不会造成中国竞技体育的大起大落?  68-81
    3.5.1 省、市、区体工队(运动技术学院)  69-70
    3.5.2 省、市、区体工队与体育学院结合(如南京体育学院与江苏省体工队结合)  70-71
    3.5.3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省、市、区体工队与普通高校相结合)  71-79
    3.5.4 体育院校实施集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  79-81
  3.6 有专家指出:吸引和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必需具备的6个条件(70)  81-99
    3.6.1 有运动天赋,酷爱某项运动,家长支持  81-85
    3.6.2 在有丰富运动实践经验的教练员的指导下实施多年、科学、系统的早期定向训练  85-89
    3.6.3 要有先进的场馆、设施、设备、医疗、康复、保健保障和科研体系  89-92
    3.6.4 必须满足多元主体的诉求,特别是要满足运动员及其家长的利益诉求  92-94
    3.6.5 竞技体育回归教育,让运动员在教育资源丰富、环境优越、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中亦读亦训  94-96
    3.6.6 要配备优秀的文化课教师对儿童、少年运动员实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和研究生的系统教育  96-99
4、结论  99-114
致谢  114

相似论文

  1.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2.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3. 我国武术国际化发展障碍研究,G852
  4.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G843
  5. 江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调查研究,G807.4
  6.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7. 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633.96
  8. 中国乒乓球举国体制与俱乐部体制的效率分析,G846
  9. 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管理模式的探析,G807.3
  10.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G812.3
  11. 关于北京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G812.0
  12. 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3. 经济模式变革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G812.0
  14. 2008年北京奥运后江西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研究,G812.13
  15. 中学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实施“体教结合”的研究,G633.96
  16.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回顾,G812.0
  17. 河北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07.4
  18. 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G812.6
  19.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开发与研究,G812.6
  20. 上海体育学院为上海市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服务的研究,G807.4
  21.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击剑项目成绩预测及对策分析,G88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