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育院校大学生运动员运动中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特征的调查研究

作 者: 李鹏
导 师: 成红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学
关键词: 大学生运动员 流畅心理状态 特质流畅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分类号: G80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最关注的心理学领域之一,流畅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流畅心理状态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关于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主要是以,杰克逊(Jackson)编制了《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FSS)为研究工具,研究大多数是优秀运动员只有极少数涉及到日常生活与休闲运动中。鉴于此本研究以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为研究方法,通过刘维娜修改的《特质流畅状态量表》为研究工具,以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性别、运动项目、运动年限和年龄为自变量,大学生运动员的流畅心理状态的各个维度为因变量。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运动员的等级越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越明显,在挑战-技能平衡、清晰的目标、清晰的反馈、高度的控制感、四个维度上在在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男大学生运动员的特质流畅心理状态高于女大学生运动员。并且在挑战-技能平衡、清晰的反馈、高度的控制感,三个流畅心理状态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技能类主导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与体能类主导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在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运动项目的显著性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的大学生运动员在特质流畅心理状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行动-意识融合、高度的控制感,两个特质流畅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学生运动员的特质流畅心理状态变的越明显。行动-意识融合、高度的控制感、两个流畅心理状态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2
  1.1 选题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2
第2章 文献综述  12-37
  2.1 概念的界定  12-13
  2.2 理论起源与发展  13
    2.2.1 马斯洛与高峰体验  13
    2.2.2 Csikszentimihalyi与流畅感理论  13
  2.3 流畅心理状态的特征  13-15
  2.4 流畅心理状态的产生条件与产生心理机制  15-18
    2.4.1 流畅心理状态产生的条件  15-16
    2.4.2 流畅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机制  16-18
  2.5 流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分类  18-23
    2.5.1 流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18-22
    2.5.2 流畅心理状态的分类  22-23
  2.6 流畅理论模型的演进  23-28
    2.6.1 流畅理论的原始模型及修订后的三通道模型  23-25
    2.6.2 流畅理论的四通道模型  25-27
    2.6.3 流畅理论的八通道模型  27-28
  2.7 流畅心理的研究方法与量表的发展  28-31
    2.7.1 访谈法  29
    2.7.2 心理体验抽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ESM)  29-30
    2.7.3 流畅量表  30-31
  2.8 流畅心理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31-37
    2.8.1 国外流畅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  31-33
    2.8.2 国内流畅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  33-37
第3章 研究对象与假设及研究方法  37-40
  3.1 研究对象  37-38
    3.1.2 研究假设  37-38
  3.2 研究方法  38-40
    3.2.1 文献资料法  38
    3.2.2 问卷调查法  38-39
    3.2.3 逻辑分析法  39
    3.2.4 数理统计法  39-40
第4章 研究结果  40-51
  4.1 不同等级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比较  40-42
  4.2 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比较  42-43
  4.3 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比较  43-45
  4.4 不同运动年限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比较  45-48
  4.5 不同年龄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比较  48-51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55
  5.1 不同等级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分析  51
  5.2 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分析  51-52
  5.3 不同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分析  52-53
  5.4 不同训练年限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分析  53
  5.5 不同年龄大学生运动员特质流畅心理状态的分析  53-55
第6章 结论  55-57
第7章 建议  57-58
参考文献  58-64
附录  64-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少儿图书选题策划研究,B844.1
  2. 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干预,B849
  3. 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G842
  4. 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5. 少儿数字出版物的交互设计研究,J524
  6. 论“怡情教学”,J616
  7. 城市住区夜景观设计研究,TU984.12
  8. 以促进交流为目的的国内高校宿舍区公共空间研究,TU241.2
  9. TIP和电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特征和症状表现影响的研究,R246.6
  10. 应征青年群体心理特征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B844.2
  11. 音乐教育对老年人心理特征影响的研究,J60-4
  12. 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的研究,G863.13
  13. 重庆市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G804.8
  14. 大学生运动员专业文化素质的培养研究,G807.4
  15. 中/英语码转换的心理研究,H313
  16. 小学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研究,G623.5
  17. 中等职业学校中“后进生”的德育策略研究,G711
  18. 南京市特招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情境动机的比较研究,G807.4
  19. 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需求,G122
  20.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B844.2
  21. 震区学龄孤儿心理抚慰产品设计研究,J52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