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女性主义观照下海斯特与刘兰芝

作 者: 龙兰云
导 师: 陈可培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婚恋观 女性主义 海丝特·白兰 刘兰芝
分类号: I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海丝特?白兰,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女主角,她对清教徒殖民统治下的男权社会勇敢地进行了反叛;《孔雀东南飞》的女主角是刘兰芝,是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进行了一定的反抗。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中西女性爱情观的差异,在这个爱情观的中真正操纵者是中西不同的婚恋观。海丝特生活在十七世纪中期,清教徒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一名年轻妇女,她打破了不幸婚姻的锁链,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她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清教社会关于婚姻、家庭的禁令,是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思维定势的一种冲击。她的大胆叛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法律下是不能容忍的,因此海丝特为自己超越时代规范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被迫终生戴上屈辱的红A字。海丝特在长期的孤寂和边缘化状态下,其女性意识日趋强烈,为了争取与男人的平等地位,她与压迫势力进行顽强的抗争。《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汉末建安时期的叙事诗歌,在塑造这位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时是困惑的和矛盾的。一方面,刘兰芝虽然是封建礼教下培养出来的女性,但是,她的身上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意识,敢于质疑不合理的父权制,不屈服于封建家长制度的淫威之下,她用生命来守卫自己的爱情,她的女性主义觉悟具有划时代性,是新女性的代表。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礼教观念培养出来的符合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刘兰芝受所生存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还是被打上了深深的封建烙印,封建家长制思想观念使得女性难以摆脱女性的内在性以及在男性社会的依附性,男尊女卑的意识根深蒂固,她不可能彻底超越时代,成为一个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英雄。反抗与顺从时常在她的思想深处交锋,这就必然形成她思想上的矛盾性和性格上的双重性。本文用女性主义理论对两位女性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并制约着她们女性反抗意识的是中西不同的文化,即中西女性不同的爱情观。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两位女性不同的婚恋模式,进而探讨中西女性不同的婚恋观。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Introduction  10-20
  0.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0-17
  0.2 Approaches and Arrangements  17-20
Chapter 1 Feminist theory  20-24
  1.1 Feminist theory  20-22
  1.2 Feminist Viewpoint on Love  22-24
Chapter 2 A Comparison of Christian and Feudal Marriage  24-39
  2.1 View of Christian Marriage in The Scarlet Letter  24-30
  2.2 View of Feudal Marriage in Peacock Flying to Southeast  30-36
  2.3 Contrast of Two Marriage Models  36-39
Chapter 3 A Comparis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of Two Heroines  39-51
  3.1 Hester’s Rebellious Position  39-44
  3.2 Liu Lanzhi’s New Female Image  44-47
  3.3 Comparison of Two Heroines’Feminist Consciousness  47-51
    3.3.1 Hester’s Initiative on Love  48-49
    3.3.2 Liu Lanzhi’s Passivity on Love  49-51
Chapter 4 A Comparison of Economic Position of Two Heroines  51-54
  4.1 Hester’s Independent Position  51-52
  4.2 Liu Lanzhi’s Subordinate Position  52
  4.3 Comparison on Two Heroines’Economic Positions  52-54
Conclusion  54-56
Bibliography  56-60
Acknowledgements  60-61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61-62
详细摘要  62-80

相似论文

  1. 范达娜·席瓦的发展伦理观研究,B82-0
  2. 网络背景下80后研究生婚恋观研究,G643
  3.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4. 探求自我认同,寻找自我实现,I562.074
  5. 荆棘中的重生,I561.074
  6.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712.074
  7. 女性主义视角下《恩惠》的主题解读,I712.074
  8.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分析,I561.074
  9.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厌女情结,I561.074
  10. 论《爵士乐》的黑人女性主义,I712.074
  11. 从《苔丝》看哈代的历史书写,I561.074
  1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黑暗的心》中库尔兹的死亡,I561.074
  13. 从魔幻现实主义到女性主义,I561.074
  14. 当她们用摄像机写作:新纪录运动以来女性主义纪录片研究,J952
  15. 青蛇论,I207.42
  16. 雷霆超《吃一碗茶》中女主人公美爱的自我意识,I712
  17. 《达·芬奇密码》的女性主义解读,I712
  18. 从《荆棘鸟》看考琳·麦卡洛的女性观,I611
  19. 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生态女性主义,I712
  2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I561
  21. 来自女性与自然的呼唤,I109.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