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何梦桂及其诗歌研究

作 者: 朱哲保
导 师: 吴晟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何梦桂 生平经历 诗歌主张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何梦桂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文学家,是宋末遗民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位,宋亡后拒仕元朝、隐逸山林。其《潜斋集》共十一卷,其中现存诗歌340首,内容丰富,自成特色。本文主要从何梦桂遗民诗人身份与对江西诗派之渊源两个向度切入,来考察他的生平与交游、思想特征、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在交游中何梦桂主要与遗民诗人方逢辰、谢翱、林景熙等来往频繁、交游密切。但在人生经历上何梦桂主要与方逢辰比较接近,仕途坎坷、隐逸山林,但心系民族国家,都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忧时伤世。谢诗效法屈骚,林诗效法杜甫与陆游,而何梦桂对杜诗和屈骚均有所继承,何梦桂与其交往唱和多勉励之意、故国之思,对二人积极组织参与的“汐社”,何梦桂的记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在思想上,何梦桂主要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入元后虽然独善其身,却祖述杜甫关注国运;道家思想则使他隐居之后求得心理平和。在诗学主张上,他不满宋末卑弱诗风,推崇杜甫“横鹜逸出”的诗风,学习杜甫用诗歌来纪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于时代的变故,何梦桂为传统的“养气”说注入了新的内容,并揭示它与诗歌“活法”理论之关系;又继承了传统的“感物”说,倡导诗歌有感而发、平淡自然。这些均说明何梦桂对江西诗学的取舍,既有反思批判,又有传承超越。接着从咏怀、咏物、酬赠、闲适四个方面论述了何梦桂创作的内容。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何梦桂崇尚比兴寄托、使事用典、炼字炼句,见其与江西诗学的渊源。他又效法屈骚,抒发忧愤,这一点最能体现何梦桂的遗民身份与爱国情怀。最后概述了何梦桂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平易自然、沉郁悲凉、含蓄蕴藉,同样可以看出何梦桂学杜的痕迹和与江西诗学的渊源,以及在借鉴二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3
  0.1 宋元之际时代背景  10
  0.2 遗民的界定  10-11
  0.3 何梦桂及《潜斋集》  11-12
  0.4 何梦桂研究述评  12-13
第一章 何梦桂生平及交游考察  13-22
  1.1 何梦桂籍贯及生卒年  13
  1.2 何梦桂生平经历  13-16
    1.2.1 理宗绍定二年(1229)----度宗咸淳元年(1265)  13-14
    1.2.2 度宗咸淳元年(1265)——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  14-15
    1.2.3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卒年  15-16
  1.3 何梦桂交游述略  16-19
    1.3.1 与终生挚友方逢辰的交游  16-17
    1.3.2 与遗民诗人谢翱的交游  17-18
    1.3.3 与遗民诗人林景熙的交游  18-19
  1.4 何梦桂的思想述要  19-22
    1.4.1 儒家思想的影响  19-20
    1.4.2 道家思想的影响  20-22
第二章 何梦桂诗学主张  22-36
  2.1 学杜而心系民族  22-24
    2.1.1 宋际诗坛尊杜风尚  22-23
    2.1.2 何梦桂学杜主张  23-24
  2.2 对“养气”说的拓展  24-30
    2.2.1 “养气”说的时代衍变  24-25
    2.2.2 何梦桂“养气”说的新变  25-28
    2.2.3 “养气”与“活法”  28-30
  2.3 对江西诗学的批判与超越  30-36
    2.3.1 对宋末诗歌流派的批评  30-32
    2.3.2 对“感物”说的继承与发展  32-34
    2.3.3 倡导自然平和的创作心态  34-36
第三章 何梦桂诗歌题材内容  36-48
  3.1 咏怀诗  36-41
    3.1.1 抒发亡国之悲、故国之思  36-38
    3.1.2 表达对爱国志士的深切悼念  38-39
    3.1.3 抒发身世之悲  39-41
  3.2 咏物诗  41-44
    3.2.1 排遣诗人内心的孤独  42
    3.2.2 表达诗人的人格追求  42-44
  3.3 酬赠诗  44-46
    3.3.1 遗民诗人精神上的屈辱与迷惘  44
    3.3.2 表达与友人间的相互慰勉之情  44-46
  3.4 闲适诗  46-48
    3.4.1 追求道家的超然与脱俗  46-47
    3.4.2 平和心态中的悲凉与无奈  47-48
第四章 何梦桂诗歌艺术手法  48-56
  4.1 比兴寄托,使事用典  48-51
  4.2 效法屈骚、抒泄忧愤  51-53
  4.3 深于炼字、炼句  53-54
  4.4 白描手法运用及善用景语作结  54-56
第五章 何梦桂诗歌艺术风格  56-61
  5.1 平易自然  56-57
  5.2 沉郁悲凉  57-59
  5.3 含蓄蕴藉  59-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4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人地关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状况和改进策略研究,G633.55
  2. 中唐散文家刘轲研究,I207.6
  3. 略谈藏族格言的发展和特点,H214
  4. 杨慎古音学研究,H11
  5. 论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I207.9
  6. 《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比较文学研究,I106
  7. 敦煌写本《朋友书仪》研究,K870.6
  8. 寿阳坐唱及其小戏化倾向研究,J826
  9. 赵蕃诗歌研究,I207.22
  10. A Study of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in Edgar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I712
  11. 寒山寺慈悲思想研究,B948
  12. 吕祖谦经济思想研究,K245
  13. 彝族尼苏颇“阿哩”研究,J607
  14. 中国现代小说的童年叙事,I207.42
  15. 新时期文学中“乡土中国”形象的书写,I207.42
  16. 《西湖二集》研究,I207.41
  17. 《生绡剪》研究,I207.419
  18. 张羽诗歌研究,I207.22
  19. 《西湖二集》文人化研究,I207.419
  20. 纳兰性德诗词比较研究,I207.23
  21. 陈献章诗歌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