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谷毅博
导 师: 夏少敏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关键词: 清洁空气 大气污染 区域联动 法律制度
分类号: D9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且区域性特征愈发明显,仅靠过去各地方政府单兵作战防治大气污染已效果甚微。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以及我国已有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区域联合治理大气污染的实践证明,区域联动是治理大气污染、保障清洁空气环境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是某一特定阶段,为了保障大型活动的顺利举行而出台的临时性措施,要在全国推行区域联动,还需以此为经验深入研究,构建长效性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本文以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区域联动经验为实践基础和制度萌芽,提出建立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制度的建议:建立区域联动的管理制度和信息监测与共享制度等基础性制度以增强区域联动的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完成区域立法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制定具体的防治煤烟型污染的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制度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若干法律制度。同时,建立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应急法律制度,防治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建立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责任制度,约束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以及对区域内排污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希望通过构建完善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转型,使大气环境质量出现明显好转,以促进我国早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9
1 问题的提出  9-11
2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概述  11-16
  2.1 “清洁空气”与“大气污染”名称的比较与选择  11
  2.2 区域联动的概念与特征  11-12
  2.3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必要性  12-13
    2.3.1 大气污染严重,且呈现出区域性特征  12-13
    2.3.2 公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健康权提出了更高要求  13
    2.3.3 区域性活动增多,对区域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13
  2.4 完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13-16
    2.4.1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3-14
    2.4.2 中央规范性文件为完善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法律制度指明了方向  14
    2.4.3 奥运会世博会空气质量措施为清洁空气区域联动提供实践基础  14-16
3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及其评析  16-19
  3.1 北京奥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16
  3.2 上海世博会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16-17
  3.3 对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评析  17-19
4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能力建设  19-24
  4.1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管理制度  19-22
    4.1.1 机构设置制度  19-20
    4.1.2 联席会议制度  20-21
    4.1.3 区域行政协议的效力  21-22
  4.2 清洁空气区域监测和信息共享制度  22-24
5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  24-30
  5.1 区域立法的内涵和特征  24
  5.2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的模式选择  24-27
    5.2.1 中央协调立法模式  25
    5.2.2 区域专门立法模式  25-26
    5.2.3 区域协作立法模式  26-27
  5.3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的立法体制  27-30
    5.3.1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主体  27
    5.3.2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权  27-28
    5.3.3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的协调机制  28
    5.3.4 清洁空气区域立法程序  28-30
6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的法律制度  30-37
  6.1 清洁空气区域环境准入制度  30-32
    6.1.1 环境准入制度的构成  30-31
    6.1.2 清洁空气区域环境准入制度的决策评价机制  31-32
  6.2 区域联防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法律制度  32-34
    6.2.1 新车准入制度  32-33
    6.2.2 在用车排气检测、强制维护制度  33
    6.2.3 环保分类标志互认制度  33-34
  6.3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应急法律制度  34-35
    6.3.1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应急预案制度  34-35
    6.3.2 突发空气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制度  35
  6.4 清洁空气区域联动中的区域限批制度  35-37
    6.4.1 区域限批的主体和对象  36
    6.4.2 区域限批的条件  36
    6.4.3 区域限批的程序  36-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0
个人简介  40-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2. 基于线源模型的交通大气污染研究,X51
  3. 青岛市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研究,X51
  4. 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X37
  5. 食品安全公私合作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203
  6.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832.2
  7.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F326.2
  8.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X51
  9.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922.287
  10.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完善与思考,F203
  1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F203
  12.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D912.29
  13. 林权法律制度研究,F326.2
  14. 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研究,D922.29;X32
  15. 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X513
  16. 基于案例推理的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应急支持系统的研究,X507
  17. 安徽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及可达性分析,X321
  18.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X820.3
  19. 我国自然资源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D922.6
  20. 中俄两国政体制度的比较研究,D921
  21. 我国保税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