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研究

作 者: 于宏英
导 师: 朱寿兴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电影主体理论 观影主体 想象的能指 影院机制 视界系统
分类号: J9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麦茨的电影理论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论界一般把他的电影理论分为前期的第一电影符号学和后期的第二电影符号学或电影主体符号学两个阶段,后者也可称为电影主体理论。从古希腊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哲学、人文学术研究中的主体理论话语构成了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重要学术背景,而索绪尔和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符号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拉康的主体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等则是其直接或间接的理论资源。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是以他的第一电影符号学为重要理论基础的。第一电影符号学通过电影代码类型、电影语言、电影意指方式、大组合段理论等问题的探索与分析,从符号学角度提出了电影文本本体论。麦茨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运用于对电影的研究,通过观影认知投射与认同、电影的现实印象与虚构、电影的“陈述作用”等问题的阐释,拓展与深化了电影现象学的研究,这是他的电影主体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基础。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是以电影文本封闭研究走向电影与观影主体交流活动研究的转向为前提的。他将电影性重新确立为“想象的能指”。在此,他重点分析了由摄影机认同机制、视界系统机制、观众认同机制、“象征界”运作机制、观影元心理运作机制、历史话语机制等组成的影院机制,详尽而深入地分析了在这些机制的作用下,电影如何从所指向能指转移,最终占据观影主体“想象界”与“象征界”的制高点,进而使电影所指意义陨落而成为空洞能指链滑动的过程,亦即“想象的能指”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麦茨深刻地揭示了观众自我主体经历视线路径和心理路径后,被电影镜像吞噬、经历元心理学意义上的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行为之后,彻底成为欲望化主体的内在秘密。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和话语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两大作用:一是将意识形态隐藏于欲望书写之中,植入观众被欲望化的主体意识内部;二是通过抹去意识形态操纵主体的人为痕迹,将主体位置虚化,将意识形态注入观影欲望主体意识之中,并巧妙地建立电影的理想能指与外在的意识形态意义所指之间的联系,诱发观影主体意识,将这一理想能指与新的外在的所指意义对应起来,从而形成对观影主体思想观念的控制。最后,当观影主体被诱导,主动地接受这种新的意义所指的时候,一个由“他者”为内容的建构性主体生成了。历史文化话语又以叙事的伪装形式将其僭越的行径掩藏起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观众主体是自已在生产影片的错觉,从而完成了自我意识错位性认同。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总体上呈现出学理性与专业性强、综合创造性、理想主义与理性主义交融等特点。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是麦茨整个电影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其电影理论体系的完成与提升。但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也存在着理论方法与理论追求发生冲突,进而在建构电影理论大厦之后,却被自己宏大的理论所解构的弊病。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对西方诸多电影理论批评流派如电影本体心理学、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意识形态批评和政治电影理论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麦茨的电影主体理论对于提高中国当代电影创作、批评及电影理论研究、电影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5
  (一)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研究缘起  9-10
  (二)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研究现状  10-15
    1. 国外研究现状  10-12
    2. 国内研究现状  12-15
一、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形成背景与理论资源  15-23
  (一) 西方主体理论的发展主线  15-17
  (二) 麦茨主体理论的学术资源  17-23
二、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学理基础  23-41
  (一) 作为本体论基础的第一电影符号学  23-35
    1. 电影代码类型研究  23-26
    2. 电影语言探索  26-30
    3. 电影意指方式分析  30-32
    4. 大组合段理论的提出  32-34
    5. 电影文本本体论的形成  34-35
  (二) 作为电影方法论基础的电影现象学  35-41
    1. 观影认知、投射与认同  35-37
    2. 电影的现实印象与虚构  37-38
    3. 电影的"陈述作用"分析  38-41
三、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基本构成  41-93
  (一) 从电影文本到电影交流活动  41-53
    1. 电影性与电影能指的关系  42-44
    2. 电影性:所指向能指的转移  44-50
    3. 电影是"最理想的能指"  50-51
    4. 电影是"想象的能指"  51-53
  (二) 影院机制:建构性主体的生成机制  53-93
    1. 摄影机认同机制:观众自我主体的的视线路径  53-55
    2. 视界系统机制:观众自我主体的的心理路径  55-59
    3. 观众认同机制:观众自我主体被镜像分裂  59-66
    4. "象征界"运作机制:观众自我主体的欲望化  66-70
    5. 观影元心理运作机制:观众自我主体的退行性  70-82
    6. 电影"大他者":建构性主体的生成  82-93
四、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特点及其价值  93-104
  (一)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的特点  93-95
  (二)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对麦茨电影符号学的理论价值  95-97
  (三)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对西方电影理论的开创意义  97-99
  (四)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对中国电影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启示  99-101
  (五) 麦茨电影主体理论对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启示意义  101-104
注释  104-109
参考文献  109-112
读硕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12-113
后记  113-114

相似论文

  1. 电影人声的艺术表现力与美学特征论,J901
  2.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3.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4. 湖南卫视自制电视剧研究,J905
  5. 对现代图像媒介的几点思考,J905
  6.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7. 传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J905
  8. 景观电影生存发展研究,J905
  9.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10. 近代商贾题材电视剧的悲剧审美,J905
  11. 文学的影像诠释—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转换,J905
  12. 关于我国情景喜剧传播问题及对策研究,J905
  13. 数字电影对受众的影响分析,J905
  14. 2003-2008年美国动画发展综述,J905
  15. 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继承与突破,J905
  16. 大众文化的小众流行,J905
  17. 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研究,J905
  18. 电影预告片初探,J905
  19. 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905
  20. 从影视叙事及风格看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J905
  21. 贾樟柯电影纪实性美学特征研究,J9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