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县为例

作 者: 刘继红
导 师: 吴敬学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统筹城乡 城乡一体化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方针,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新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判断;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农村社区”以来,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范围内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已经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有机协调推进;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再一次将这一命题着重提出,这构成了文章的研究背景。本文采取理论结合实践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新乡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为推动新乡县乃至更大范围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本文内容分为四章: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相关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社区由来以及发展,具体分析并阐述了“新型农村社区”概念,指出其是在在村庄合并整治、农村资源整合过程中,以建设服务到位、管理健全、文明祥和、生态优化的社区为目标,探索出的一种介于小城镇与传统农村之间,集生产生活、购物休闲、自我管理服务于一身,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型的社会生产生活共同体。并着重指出在抓住新型农村社区这一概念本质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别其与现存的行政建制村、自然村落、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河南省新乡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重点,全面分析该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包括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现阶段该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出了基本评价;第四部分根据作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并作出深入分析,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做出客观评价;第五部分对新乡县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提炼出对适用更大范围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主要是从完善规划修编、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培育壮大产业、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提出入手、提出建议,同时,结合作者工作实践经验,作出深入思考,意在拓展论文内涵、掘深理论层次。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1.1 研究的背景  1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3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1.4.1 研究内容  13
    1.4.2 研究方法  13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5
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与特点  15-19
  2.1 新型农村社区概念  15
  2.2 新型农村社区与传统农村的特点及异同  15-19
    2.2.1 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15-16
    2.2.2 传统农村社区特点  16
    2.2.3 由传统农村到新型农村社区的跨越  16-19
第三章 新乡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与探索  19-27
  3.1 新乡县基本概况  19
  3.2 新乡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9-23
    3.2.1 健全完善规划修编  19-20
    3.2.2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20-22
    3.2.3 强化产业支撑  22
    3.2.4 狠抓四个关键环节  22-23
  3.3 新乡县各个类型新型社区建设个案  23-27
    3.3.1 刘庄、京华等“示范引领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23-24
    3.3.2 富康、祥和等“异地共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24-25
    3.3.3 龙泉李台、张青等“城中村改造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25-26
    3.3.4 朝阳社区等“完善提高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26-27
第四章 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7-30
  4.1 实施效果分析  27-28
  4.2 存在的问题  28-30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30-34
  5.1 主要结论  30-31
  5.2 政策建议  31-34
参考文献  34-36
附录  36-39
致谢  39-40
作者简介  40

相似论文

  1.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2.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3.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研究,F323.89
  4. 重庆乡镇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630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F323.6
  6. 城乡一体化下的“文明示范村”建设研究,D422.6
  7.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政策选择,F123
  8.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R197.1
  9. 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理论和实证研究,F123
  10. 城乡一体化过程的规划体制创新,F123
  11. 工业薄弱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F127
  1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问题探析,D922.3
  13. 农村信息化推动苏南区域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对策研究,F127;F224
  14. 重庆市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F299.27
  15. S公司有机生态农业供应链建设问题研究,F324
  16. 实行城乡一体化生育政策的政策模拟分析,C924.21
  17. 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与实施对策研究,F127
  18. 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F299.27
  19. 城乡统筹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F124
  20.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F124
  2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TU982.2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