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作 者: 刘晓青
导 师: 吴建利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农村劳动力 乡城迁移
分类号: D41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体制转轨的特殊性,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表现为非永久性特点,大量农村劳动力通过城乡迁移仅完成了由农民到工人的职业转换,却没能在城市定居下来,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从而出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劳动力的非永久性乡城迁移与不迁移相比,有利于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与永久性迁移相比,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永久性乡城迁移,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来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是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特征、中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城乡迁移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的经济学诠释、国外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比较借鉴、中国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措施。第一部分,揭示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特征。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过程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独立存在,它正是经济发展在人口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并对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现实特征进行概括总结。第二部分,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城乡迁移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农民工市民化带来正的外部效应。而且从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两方面分析,经济主体利益协调都能够达到“多赢”的效果。农民工市民化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提供了良好基础。第三部分,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的原因。首先,笔者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高收益低原因的原因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稳定就业,另外还有城市住房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也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展。第四部分,以英国、印度和日本为例对国外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国外劳动力农村迁移进程中呈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分析国外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对中国的启示。第五部分,是提出对促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的建议。对前四部分的分析和研究,得出提高永久性迁移收益,降低迁移成本,才能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动力,才会完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结论。而提高农民工实现永久性城市化的收益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促进稳定就业。并且,不能够忽略户籍制度的改革,应当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3
  0.1 理论与实践意义  10
  0.2 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  10-11
  0.3 主要创新与不足  11-13
1 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特征  13-17
  1.1 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历史演变  13-15
    1.1.1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概述  13-14
    1.1.2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  14-15
  1.2 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现实特征  15-17
2.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  17-25
  2.1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经济社会效应  17-18
    2.1.1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正的经济社会效应  17-18
    2.1.2 中国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负的经济社会效应  18
  2.2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提出及涵义  18-19
    2.2.1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提出  18-19
    2.2.2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涵义  19
  2.3 农民工市民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9-25
    2.3.1 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收益  20-22
    2.3.2 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收益  22-25
3.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的经济学诠释  25-34
  3.1 中国农民工非市民化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分析  25-26
  3.2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26-28
  3.3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高收益低的原因分析  28-34
    3.3.1 就业稳定性差  28-29
    3.3.2 住房成本高  29-30
    3.3.3 户籍制度改革滞后  30-31
    3.3.4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31-32
    3.3.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  32-34
4. 国外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模式的比较借鉴  34-38
  4.1 国外劳动力城乡迁移模式  34-35
    4.1.1 英国模式  34
    4.1.2 日本模式  34-35
    4.1.3 印度模式  35
  4.2 国外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的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35-38
    4.2.1 保护农业发展  35-36
    4.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6
    4.2.3 提高稳定就业水平  36-38
5. 中国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措施  38-46
  5.1 促进稳定就业  38-43
    5.1.1 创建完善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38-41
    5.1.2 大力加强对灵活就业的管理  41-43
  5.2 改革户籍制度  43-44
  5.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4
  5.4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4-46
参考文献  46-49
附录  49-51
致谢  51-52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2. 新形势下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转型问题研究,D412.6
  3.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动因研究,F249.2
  4. 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对策研究,D412.6
  5. 农民工就业转型政策支持研究,D412.6
  6.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对策研究,D412.6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以潍坊为例,F323.6
  8.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G717.38
  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制度研究,D412.6
  10. 户籍制度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与化解,D631.42
  11. 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2.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分析,D412.6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F323.6
  14. 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5.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动农民工市民化,F299.2;D631.42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道德同一性研究,D412.62
  17. 陕西省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412.6
  18.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城市接纳及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412.6
  19.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之社会保险研究,D412.6
  20. 衡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培训问题研究,F323.6
  21.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对策,D41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工人运动与组织 > 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 > 工会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