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机制建设研究

作 者: 张倍倍
导 师: 赵曦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机制设计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部大开发十二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扭曲、贫困人口众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严峻,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西部地区尤其是以广西、云南、西藏为主体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然非常落后,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显示,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分布在21个省(市、区),以云南最多,高达73个,占全省县级区划的56.6%,341个民族自治贫困县(包括西藏)分布于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内,西藏最多,其次为云南,广西109个县级区划有28个扶贫重点县,占该省县级区划的比重为25.7%,西藏作为整体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进入国家扶贫序列,则其贫困面为100%。在这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广西有3个边境县、云南16个边境县、西藏21个边境县,这些边境贫困县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活环境恶劣,生产条件简陋,发展程度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严重滞后,使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态势。边疆地区多为民族交错聚居地区,云南多个民族跨境而居,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跨国犯罪、毒品走私、艾滋病以及人口贩卖等问题错综复杂;广西毒品和人口贩卖以及走私犯罪相当严重;西藏藏独分裂势力活动猖獗,给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总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艾滋病、走私犯罪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广泛存在,宗教势力、恐怖主义、黑恶势力等也共同威胁着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贫困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风险,致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安定团结的局面状况日益堪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加大对滇西边境山区、藏中地区以及广西边境地区的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大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在民族地区进一步完善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住房保障工作等;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和社会控制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等。”’加快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当前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状况及重大挑战,着重分析经济发展机制和社会稳定机制缺陷、边疆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制约影响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机制设计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体系,这对于进一步加快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安定、维护民族团结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上主要是采用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数量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机制建设全面的理论视角、数据对比以及经验启示等。本文的创新点包括研究视角创新和研究内容创新两个部分。在研究视角上,本文在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的背景下,通过研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所面临的严峻状况及重大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影响社会稳定机制、国际案例及其经验启示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家安全这一主线,创新性地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特殊发展背景及其功能定位出发,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严峻挑战及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对其战略地位及机制建设重点等重大战略核心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机制设计的战略对策。分析其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及社会稳定机制存在的缺陷,探索推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框架及机制建设重点。本文系统全面地提出并强调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应建立以资源开发机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建立以社会管理机制为核心的社会稳定机制,同时必须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监督机制、公众利益共享机·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本文力图寻求一条适应新时期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机制改革之路,努力强化社会稳定发展在维护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促进性作用。本文的研究框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本文的导论,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等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现有的国内外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和评价。本文的研究内容方面的创新是系统全面地提出并强调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应建立以资源开发机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建立以社会管理机制为核心的社会稳定机制,同时必须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监督机制、公众利益共享机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第二部分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经验总结。本章主要从公共管理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社会风险理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四个方面介绍理论背景、内容、运用和启示等,并对国外对民族地区以及边疆地区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践的成功案例进行经验总结以及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深刻反思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积极寻找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第三部分是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状况的分析。主要从生存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来了解到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滞后以及社会稳定状况严峻等,因此必须要推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机制的建设研究。第四部分在第三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机制缺陷进行详细分析,并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影响出发,找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稳定严峻的根源所在,并得到结论认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其社会稳定建设的重要性。在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建设中要加强社会稳定机制建设,保障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五部分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机制的建设重点。由于资源开发机制不科学、反贫困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机制不合理等经济发展机制的缺陷,使边疆地区自我生存和自我积累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要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机制建设重点,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机制、建立长效的反贫困机制以及推进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能力。第六部分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建设重点。在社会稳定机制缺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对称机制存在欠缺、社会预警机制不及时、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严重缺失、社会控制机制薄弱、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利用机制设计的全新理念和视角,从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基层政权机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加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机制建设,保证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在动力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峻状况和重大挑战下,着力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应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机制和社会稳定机制建设重点,通过以科学的资源开发机制和以创新的社会管理机制重点的机制建设,着重提高边疆地区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8
1. 导论  18-3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8-21
    1.1.1. 选题背景  18-20
    1.1.2. 选题意义  20-21
  1.2 国外研究综述  21-23
  1.3 国内研究综述  23-27
  1.4 研究方法  27-28
    1.4.1 理论研究方法  27
    1.4.2 历史研究方法  27-28
    1.4.3 比较研究方法  28
    1.4.4 数量分析方法  28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8-29
    1.5.1 研究视角创新  28-29
    1.5.2 研究内容创新  29
  1.6 不足之处  29-31
    1.6.1 理论深度的不足  29-30
    1.6.2 研究范围的不足  30
    1.6.3 数量分析的不足  30-31
2.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  31-41
  2.1 公共管理理论  31-33
    2.1.1 理论发展背景  31-32
    2.1.2 理论内容  32
    2.1.3 理论运用和启示  32-33
  2.2 内生增长理论  33-34
    2.2.1 理论发展背景  33
    2.2.2 理论内容  33-34
    2.2.3 理论运用及启示  34
  2.3 风险社会理论  34-35
    2.3.1 理论内容  34-35
    2.3.2 理论启示  35
  2.4 机制设计理论  35-37
    2.4.1 理论内容  35-36
    2.4.3 理论运用  36
    2.4.4 理论启示  36-37
  2.5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践经验总结  37-41
    2.5.1 国外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37-39
    2.5.2 国外关于成功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  39-41
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状况分析  41-53
  3.1 生存发展状况分析  41-44
  3.2 发展基础状况分析  44-46
  3.3 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6-50
  3.4 社会稳定状况分析  50-53
4.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机制缺陷分析  53-74
  4.1 经济发展机制缺陷分析  53-61
    4.1.1 资源开发机制不科学  53-55
    4.1.2 反贫困机制不健全  55-57
    4.1.3 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57-61
  4.2 社会稳定机制缺陷分析  61-68
    4.2.1 社会管理机制有待规范  61-64
    4.2.2 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严重缺失  64-65
    4.2.3 社会监督机制力度不足  65-66
    4.2.4 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66-68
  4.3 西南边疆地区战略地位分析  68-70
    4.3.1 重要的生态保障区  68-69
    4.3.2 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承区  69
    4.3.3 战略物资的储备区  69-70
    4.3.4 国防安全的军事重地  70
  4.4 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分析  70-74
    4.4.1 贫困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分析  71-72
    4.4.2 资源开发机制对社会稳定的制约分析  72-74
5.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机制建设重点  74-82
  5.1 科学制定资源开发机制  74-77
    5.1.1 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  74-75
    5.1.2 明确资源开发管理主体,提倡利益共享机制  75-76
    5.1.3 明确生态补偿机制  76-77
  5.2 建立长效反贫困机制  77-79
    5.2.1 建立健全反贫困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77-78
    5.2.2 完善传递机制,提高民众参与度  78
    5.2.3 培育贫困人口自我生产和自我发展能力  78-79
  5.3 建立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79-82
    5.3.1 以现代农业支撑边疆地区产业发展  80
    5.3.2 以现代工业促进边疆地区产业发展  80
    5.3.3 以边境旅游支撑边疆地区产业发展  80-82
6.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建设重点  82-90
  6.1 优化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82-86
    6.1.1 建立健全信息对称机制  82-83
    6.1.2 加强社会预警机制  83-84
    6.1.3 强化社会控制机制  84
    6.1.4 加强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84-85
    6.1.5 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85-86
  6.2 建立公众利益表达机制  86-87
  6.3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87
  6.4 加强基层政权组织  87-88
  6.5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88-90
参考文献  90-95
致谢  95-9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96

相似论文

  1.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2. Web2.0下的网络隐私权与个人数据保护研究,G350
  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4. 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G649.2
  5. 山西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327
  6.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F151.2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F323.6
  8. 复杂性制造供应链管理机制建模与应用研究,F224
  9. 基于拍卖—谈判的多属性两阶段采购机制研究,F274
  10.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研究,F127
  11.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分析,F249.27
  1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机制设计,F276.3
  13. “十一五”时期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F127
  14. 安溪县科教兴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F327
  15. 长春市基础设施发展研究,F299.24
  16. 机制设计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私立卫生机构供给研究,R197.1
  17. 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的财务行为与机制设计研究,F224.32
  18.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F205
  19.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F127
  20. 河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F249.24
  21. 顺昌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