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义派——或称“醒狮派”,亦或中国青年党,其政治影响及在知识界的势力,堪与国共两党鼎足而三。国家主义派的产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演变和西方文明东渐联合作用的结果。从“内”来看,传统的“天下观”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逐渐瓦解,现代国家的"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家主义派政治思想研究-以20世纪20年代为中心

作 者: 姚银科
导 师: 臧志军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国家主义派 国家主义 中国共产党 国性
分类号: D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20年代的国家主义派 的学位论文">国家主义派——或称“醒狮派”,亦或中国青年党,其政治影响及在知识界的势力,堪与国共两党鼎足而三。国家主义派的产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演变和西方文明东渐联合作用的结果。从“内”来看,传统的“天下观”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逐渐瓦解,现代国家的观念开始萌芽;从“外”来看,一些学贯东西的青年学子把西方的制度与文化引入中国并付诸实践。国家主义派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应运而生。国家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国性”二字,即“国家的人格化”,或者说是“国家的文化价值”。基于此,国家主义派衍生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义理论。该理论的目的在于重建中国,而重建中国的中心在于构建国民的“国家意识”,即自觉、无条件地为国家服务的责任感。国家主义派提出了“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和“全民革命、全民政治”的口号,并希望通过国家主义的教育来唤起国民的国家意识,最终实现国家的重建。但是,这样一种理论逻辑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的觉悟,即精神的力量。这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逻辑有着根本的分歧。中国共产党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开展阶级斗争,最终实现国家的重建。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依赖的是阶级的力量,是唯物主义的。两者的不同还体现在对待国民党的态度上。国家主义派自认为是体制内的政党,它赞成资本主义,希冀以在野党的力量推动国民党的改革。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在革命年代,中国青年党在无休止的内斗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的夹击下逐渐分崩离析,慢慢淡出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对国家主义者来说,他们的失败在于其理论逻辑没有跳出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他们实质上是希望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寻求近代的因素,把“国家”重新包装,装饰成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再通过遗老的方式,以一种重建文化认同的路径,启发国民对国家的责任感来动员群众,以达到重振国家的目的。可是,现实的世界却没有按照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国家主义派也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褪去曾经华丽而短暂的身影。但是,国家主义派的失败却为当代中国沉渣泛起的极端民族主义做了很好的提醒,提醒我们国家权力的扩张对每个公民权利带来的潜在的威胁。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第一章 绪论  7-14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7-8
  二、研究综述  8-13
  三、研究框架  13-14
第二章 国家主义派 的学位论文">国家主义派的起源研究  14-20
  一、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  14-16
  二、近代西方的国家主义思潮  16-17
  三、清末国家一个人关系的演变与国家认同  17-20
第三章 国家主义的理论逻辑  20-28
  一、“国性”的价值想象:国家主义的理论基石  20-22
  二、“国性”的价值论证:国家主义的论据分析  22-24
  三、“国性”的价值实现:国家主义的目标分析  24-25
  四、“新国家主义”?  25-28
第四章 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28-36
  一、崇拜精神力量:中国青年党的宗旨  28-29
  二、“内除国贼、外抗强权”  29-31
  三、“全民革命、全民政治”  31
  四、建设道德社会:“教育救国”  31-36
第五章 国家主义派的本质分析  36-41
  一、国家主义派与中国共产党的比较分析  36-39
  二、国家主义派和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差异  39-41
第六章 国家主义派在中国的失败  41-48
  一、国家主义派的历史命运  41-42
  二、国家主义派的失败原因  42-48
第七章 余论  48-52
  一、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  48-49
  二、国家主义与现代中国  49-52
参考文献  52-54
后记  54-55

相似论文

  1.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2.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5.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6.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7.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8. 八大前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研究,D232
  9.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研究,D261.1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协商活动研究,D665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的演进及其经验研究,G122
  13. 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K313
  14. 梁启超文化思想研究,K25
  15. 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论析,D261.1
  16.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D261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思想研究,D262.6
  18. 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研究,D261.1
  19.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的“准司法”职能探析,D262.6
  20.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2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国家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